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挪用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8:21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挪用手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艺术 图像挪用 创作手法 中国语境 表现


【摘要】:后现代主义以来,挪用手法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与现代主义的精英小众文化不同,挪用以其特有的批判方式启迪着大众的智慧。挪用不仅仅是对新意义的找寻,也是对传统创作的批判。艺术家在挪用的过程中,以个体生命联系当下文化,利用现成物或者大众文化形式重新创作,从个人的理解出发对当代的文化与艺术做出批判性的反思。 本文分析对比了挪用与后现代其它创作手法的不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史中梳理了挪用的介入原因与策略,而后结合当代中国的艺术现状着力探讨了挪用手法在中国语境下的发展。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哲学、艺术史和美学理论来分析挪用产生的学术背景,并将挪用与剽窃、摹仿和复制等相关概念做了比较,还对挪用的类别进行了梳理。 第二部分:从挪用与被挪用物也即与传统经典艺术的3种关系剖析了挪用的创作手法:对传统的颠覆、对传统的激活以及新观念的建构。 第三部分:梳理了挪用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史中的发展,而后结合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分析了挪用在中国语境下的发展。 第四部分:揭露出负面挪用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本土艺术家的创作肯定了挪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作用和其美学价值。 总之,论文旨在阐明: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挪用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它是多元文化和创作自由的象征。
【关键词】:当代艺术 图像挪用 创作手法 中国语境 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概念以及背景的阐述13-23
  • 1.1 产生的环境13-16
  • 1.2 哲学背景:解构主义16-17
  • 1.3 艺术史背景:达达主义、波普主义17-19
  • 1.4 图像学、符号学与接受美学理论19-20
  • 1.5 挪用的涵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0-21
  • 1.6 挪用的类别:对象、内容、形式21-23
  • 第二章 “挪用”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手法分析23-27
  • 2.1 对过去艺术的颠覆和反叛23-24
  • 2.2 对传统的激活,再造经典24-25
  • 2.3 旧瓶装新酒,解构出新观念25-27
  • 第三章 “挪用”手法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27-36
  • 3.1 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挪用”27-29
  • 3.2 后现代主义利用传统的“挪用”29-30
  • 3.3 “挪用”在中国语境下的表现30-36
  • 3.3.1 蔡国强《威尼斯的收租院》32
  • 3.3.2 黄永x的《飞碗》32-33
  • 3.3.3 徐冰的《天书》与《鸟飞了》33-34
  • 3.3.4 王广义的《毛泽东》系列与《大批判》系列34-36
  • 第四章 “挪用”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36-42
  • 4.1 挪用的现实意义与美学价值36-37
  • 4.2 挪用对本土艺术的推动37-39
  • 4.2.1 喻红的《目击成长》37-38
  • 4.2.2 陈丹青的的《题未定》系列38
  • 4.2.3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38-39
  • 4.3 负面挪用导致媒介文化同质化39-42
  • 4.3.1 脱离本时代文化背景和社会需要40
  • 4.3.2 缺少自身的文化身份40-42
  • 参考文献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彬;当代艺术中的挪用现象[J];美术观察;2002年04期

2 沈杰;特质的多元性:80年代出生的一代[J];美术观察;2003年09期

3 王敏;;从“挪用”和“转换”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策略[J];美术观察;2006年04期

4 刘春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5 任亚地;;当代艺术中历史图像的挪用与解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刘凡;;读图时代摄影的文化价值[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周宪;现代主义绘画[J];世界美术;1992年03期

8 徐元;;当代艺术中的挪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邓庆华;;挪用——对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创作方法的分析[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胡亚敏;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再探[J];国外文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868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68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