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西方言意观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8:20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言意观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言意观 文学创作 中西语言观 道与逻各斯


【摘要】:言意观是关于言意关系的根本观点与看法,中国古人面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言尽意”论和“言不尽意”论以及“立象尽意”说,西方人并没有像中国古人那样在“言”和“意”之间设立一个中间地带,这就使得西方人在言意观上面临一个不支持“言尽意”论就得选择“言不尽意”论的极端状况,本来在二十世纪之前的西方言意观基本上倾向于充分信任语言表意功能的“言尽意”论,但索绪尔语言学的出现使得西方言意观逐渐往“言不尽意”论上偏移,这样的转变带来了中西方文学创作上更大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中西方言意观的比较,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的言意观和语言观的阐述,让中西方言意观的差异更加一目了然;第二章——中西方言意观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通过中西方不同的言意观在文学创作上的不同表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提供条件与基础,同时也将中西言意观的差异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三章——中西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对前面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后的升华,从更为深广的层度证明了不同的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不同。通过上述对中西方言意观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进行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在特定问题思维与认定上的差异,不仅影响其知识体系,而且还会对以这种知识体系支撑的艺术门类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言意观 文学创作 中西语言观 道与逻各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9-10
  • 三、 研究目标10-11
  • 第一章 关于中西言意观11-23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言意观11-15
  • 一、 言尽意11-13
  • 二、 言不尽意13-14
  • 三、 第三种:“象”理论——“立象以尽意”14-15
  • 第二节 西方的言意观15-20
  • 一、 西方传统言意观——语言与逻各斯合流15-18
  • 1. 原始宗教性的语言崇拜——泰初有言16
  • 2. 理性的言——逻各斯(Logos)16-17
  • 3. 高度理性化的言——黑格尔的逻辑理念语言观17-18
  • 二、 20 世纪的语言论转向——语言与逻各斯的分裂18-20
  • 1.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18-19
  • 2. 海德格尔的语言存在论19
  • 3. 后现代主义语言观——“语言游戏”观19-20
  • 第三节 中西方言意观的联系与区别20-23
  • 一、 相同点20
  • 二、 区别20-23
  • 第二章 中西言意观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23-34
  • 第一节 中国言意观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23-28
  • 1. “言尽意”的表现——春秋笔法与字词推敲23-24
  • 2. “言不尽意”的表现——从玄妙之言到意境创造24-26
  • 3. “立象以尽意”的表现——从“比”“兴”到“意象”26-28
  • 第二节 西方言意观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28-34
  • 1. 语言崇拜的表现——神秘预言母题28-29
  • 2. 逻各斯语言观的表现——理性辩论与感性修辞29-31
  • 3. 高度理性化语言观的表现——个性化语言塑造典型人物31-32
  • 4. 转向后的语言观的表现——碎片化的非理性的语言32-34
  • 第三章 中西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34-44
  • 第一节 中国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34-38
  • 1. 了“目的论”的艺术创作理念34-35
  • 2. 了以画像为重心的艺术传达手段35-36
  • 3. 了由内而外的艺术境界论36-37
  • 4. 了以“悟通”为本的艺术鉴赏形式37-38
  • 第二节 西方言意观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38-44
  • 1. 了强调文本实体存在的艺术理念38-39
  • 2. 了重修辞胜于重内容的艺术传达理念39-40
  • 3. 了由外到内的形式美学的转变40-42
  • 4. 了从“悦目”到“赏心”的审美范式的转变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建;;“兴”与“意境”形成之关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褚燕;;非有妙悟者不可与言诗——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晓明;;“药”的文字游戏与解构的修辞学——论德里达的《柏拉图的药》[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5 张廷国;梅景辉;;形而上的语言与语言的形而上学——论黑格尔的概念论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J];哲学研究;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86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6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