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对比分析《一九八四》两个中译本
发布时间:2017-09-17 16:40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视角对比分析《一九八四》两个中译本
【摘要】:目的论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本篇论文以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本篇论文将采用由董乐山和刘绍铭分别翻译的《一九八四》两个中文译本为例,运用目的论原理研究并对比分析两个中译本,旨在探究两位中国翻译家在本小说中的不同翻译风格和策略。 小说《一九八四》作者是乔治·奥威尔,写于1948年,乔治濒临死亡之时,这可能与小说中“忧郁阴暗”的重要特征有联系。《一九八四》被认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这部作品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小说传达的特殊主题,,不同的翻译目的影响中译本的表现形式。 译文受译者的目的而影响,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会运用不同策略进行翻译。本篇论文希望为读者正确理解小说《一九八四》提供方向,并提高翻译能力。 本篇论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论文的背景。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将探讨国内外关于本论文运用的目的论及小说《一九八四》的发表情况和内容。第三章将通过对比两名中国翻译家的不同翻译风格、观点以及翻译目的,介绍翻译家及中译本的情况。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运用目的论原理从选词和句子结构两方面对比两个中译本的不同。最后一章是本篇论文的总结,将会总结本论文的成果、论文限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一九八四》 目的论 董乐山 刘绍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CONTENTS8-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2-20
- 2.1 The Definition of Skopos Theory12
- 2.2 The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12-17
- 2.2.1 Studies Abroad13-16
- 2.2.2 Studies at Home16-17
- 2.3 Studies on the Writer, George Orwell and His Nineteen Eighty-Four17-20
- 2.3.1 Studies on the Author---- George Orwell17
- 2.3.2 Studies on Nineteen Eighty-Four17-20
- Chapter 3 The Novel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20-33
- 3.1 Introduction to Nineteen Eighty-Four and Its Author George Orwell20-22
- 3.1.1 Introduction to Nineteen Eighty-Four20-21
- 3.1.2 Introduction to George Orwell21-22
- 3.2 Introduction to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Nineteen Eighty-Four22-25
- 3.2.1 Dong Leshan and His Translation23-24
- 3.2.2 Liu Shaoming and His Translation24-25
- 3.3 The Contrastive Studie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25-33
- 3.3.1 Difference of Stress25-30
- 3.3.2 Difference of Language Style30-33
- Chapter 4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through Sentence Structure and Diction33-48
- 4.1 Different Use of Sentence Structure33-40
- 4.2 Different Use of Diction40-48
- Chapter 5 Conclusion48-50
- References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盈盈;;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的傅译本《动物农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王小梅;《一九八四》中的男性中心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3 朱德财;黎土旺;;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中载;十年后再读《1984》──评乔治·奥威尔的《1984》[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5 曹丹丹;;乔治·奥威尔——充满矛盾的社会主义者[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870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7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