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社会功用的动态复合系统

发布时间:2017-09-25 03:30

  本文关键词:文学社会功用的动态复合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系统 社会功用 文化产业化 文艺学研究 新时期文艺 审美主义 去政治化 理论命题 审美价值 社会结构理论


【摘要】:正文学社会功用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新时期伊始,文艺界批判了"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使文学摆脱了长期对政治的从属和附庸地位,但涉及到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中的文学社会功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批判文学唯政治化倾向后,受文学"向内转"的影响而出现的审美主义思潮倡导的文学"去政治化",存在明显的理论偏颇;而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产生的"文化产业化"思潮,催生了经济利益挂帅的文学商品化,扭曲了文学与经济的关系。不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复合系统;社会功用;文化产业化;文艺学研究;新时期文艺;审美主义;去政治化;理论命题;审美价值;社会结构理论;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12&ZD0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02
【正文快照】: 文学社会功用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新时期伊始,文艺界批判了“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使文学摆脱了长期对政治的从属和附庸地位,但涉及到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中的文学社会功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批判文学唯政治化倾向后,受文学“向内转”的影响而出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贵山;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2 陶东风;;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3 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闫听;;反思“反本质主义”: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卢衍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吴飞;;中国大陆传播学知识生产场域透视[J];当代传播;2009年04期

6 秦晓伟;;生存价值论视域中的文学本质言说[J];当代文坛;2010年03期

7 周景雷;;到达现实的途径——关于刁斗小说的三对范畴[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2期

8 蔡福军;;一种“文学性”的思考方法——挑剔《解构孙绍振》兼论孙绍振的美学思想[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5期

9 王刚;;场域理论与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李自雄;;论解构后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重新建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贵山;;文学·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龚举善;;试论文学本质的多向生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静;“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李文鸿;中国古代养生的文化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柳;试论“大师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钦朋;关系建构中的小说叙述者与受叙者[D];河北大学;2011年

5 崔桐;阶级惯习、阶级品味与阶级轨迹[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7 张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论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书毅;文化研究与学科体制的内在张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耀威;一九九六中国文学理论新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景俊美;陆贵山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寿鑫;;文学性批判[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钟守楠;冯尚友;;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双模态调控原理[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林青;何冰;李剑;;基于复合系统的高效量子计算(英文)[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3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复合系统ESREn协调发展衡量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闫冬;;基于DEA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黄璜;何保良;陈灿;傅志强;谢伟;陈仕贵;;稻(鸭)-紫云英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史晓波;于庆波;;国内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纪远;;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西藏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辉 陈振;湖北将把血防林建成林农复合系统[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第五燕燕;深圳应树立城市复合系统理念[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记者 吴信华;生态园:播下龙种,收获跳蚤[N];广东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俊;枣草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模拟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樊巍;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丁同玉;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爱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复合系统科学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瑞霞;陕西省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诊断评价与管理研究[D];西安财经学院;2012年

3 杜卫芳;“矿—路—港”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孝坤;综合运输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张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陆岛旅游地复合系统(Lit-co-system)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鹏媛;“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洁;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龙灿;光伏—太阳能环形热管/热泵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张君美;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应用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5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15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