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山海经》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25 09:39

  本文关键词:《山海经》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山海经》 女性鬼神 形象演变


【摘要】:《山海经》中的诸多形象在我们今天的影视动画、书籍插画中就能看到。但与《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做了对比之后,我发现不论是外形还是其神力,都与原著大相径庭。如,女娲的形象,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人身蛇尾,但《山海经》中记载的是“人首蛇身”;“西王母”,也并非我们今天很多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是玉帝的妻子,而是“蓬发戴胜”的女性;“精卫”原来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她代表的是生生不息的一个群体;而“九尾狐”竟然可以是男性。正是这些变化,成就了我们今天丰富的传统文化,才有如此之多的神话传说。 在众多鬼神形象中,女性鬼神形象是变化比较大的。相对于“刑天”、“盘古”等大神,以及“英招”、“祝融”等神兽。“女娲”、“西王母”、“精卫”等等女性鬼神经历了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由独立的大神到对偶神,甚至逐步淡化出神仙体系,女性鬼神形象更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女性鬼神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随着女性地位的降低而受到波及,女性鬼神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祈求平安、丰收、繁衍后代等,转变为今天的对美、对母性以及作为现代人对于理想世界的精神寄托。在形象方面,也由于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而失去了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动植物等的崇拜,而使得许多鬼神形象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的部分越来越多,“动物”的部分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这些变化,对与今天来说,是有着启发意义的。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提到“革命”一词,他说“没有‘命’,就没有‘革’。”意思是要“革命”,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来说,弄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十分重要:所以,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山海经》中的女性形象,展示由最初《山海经》中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动漫,书籍插画等作品,来阐明我的观点:文化植根于生活之中,只有那些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发展的文化传承,才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山海经》 女性鬼神 形象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J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一、绪论6-9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7
  • (二) 研究的现状7-8
  • (三) 研究的方法8-9
  • 二、《山海经》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应用9-12
  • (一) 插画设计9-10
  • (二) 游戏角色设计10-12
  • 三、《山海经》中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应用12-28
  • (一) 女性形象在《山海经》中的分类12-13
  • (二) 《山海经》中女性鬼神形象变迁研究13-25
  • 1. 造天始祖:女娲13-16
  • 2. 天界上神:西王母16-19
  • 3. 帝女精卫19-21
  • 4. 后来的性别:九尾美狐21-25
  • (三) 《山海经》中的女性鬼神形象特征25-28
  • 四、女性形象在中国鬼神文化中的变化28-32
  • (一) 鬼神题材艺术作品在当前商业社会中的概况28-30
  • (二) 女性鬼神形象的变化与原因30-32
  • 五、结语:传统文化改编与再造的启示——以电影《画皮》为例32-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玢玲;狐崇拜渊源与《聊斋》狐典型的高度艺术成就[J];蒲松龄研究;1995年Z1期

2 傅军龙;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3 陈炜;;上古至唐代西王母形象的演化——兼及王母信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李丹阳;;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2期

5 常玉荣;何石妹;侯艳娜;;民间信仰对女娲形象的双重演绎[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阳清;;《山海经》与原始造神思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7 李富祥;;民俗主义视角下日本动画对于民俗素材的利用——以《火影忍者》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韩鼎;;女娲“人首蛇身”形象的结构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9 高朋;李静;;“精卫填海”神话的文化内涵解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文光富;《聊斋志异》狐妖鬼怪描写的情感寄意[J];康定学刊;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916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16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