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评伦理问题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批评伦理问题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文本意义 张江 文学批评 朱立元 理解历史 现代理论 作者原意 美学理论 《诗经·国风》 周宪
【摘要】:文学批评与其所观照之文本关系究竟如何,是批评和批评者应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很多现代理论因之而得以发生,或者受到激荡。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理论在面对这一似乎缠绕不清的问题时,从批评伦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律令视角"的建设问题,王宁教授、朱立元教授、周宪教授则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就文本的意义和批评的伦理内涵、价值等进行了讨论,有诘问,有反驳,也有补充和修正,并共同涉及了应如何面对文本和文学、怎样理解历史和传统,以及究竟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对已有学说和观点进行"解构"和"消损"等问题。四位学者的个性风采亦渗透其中。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文本意义;张江;文学批评;朱立元;理解历史;现代理论;作者原意;美学理论;《诗经·国风》;周宪;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张江先生:读完您这封信,发现它竟然写于“出访欧洲旅途之中”,您这种执着于真理追求和理论探索的精神,令我既感动又钦佩。我最近忙于公私事务,就很难集中思想和精力来回复您,可能写得有些杂乱,还望谅解。可能您写这封信时还没有读到我上一封信,所以有些问题似乎没有得到您的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娜;;《诗经》中反映的婚礼制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2期
2 杨福亮;;《诗经》赤范畴颜色词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2期
3 李平;;师范高专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05期
4 马朝阳;;浅析《诗经》中“柳”的意象及流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5 孙书贤;;《诗经》“孝”观念与篇章分布之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徐丽鹃;;巫瞽文化与六诗之衍生[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刁生虎;王晓萌;;从称谓语及特定词看先秦婚制婚俗——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8 曹端波;罗晓明;;南部侗族群体的“集体走访体制”与“嘎老”对歌原则[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06期
9 何洵怡;陈月红;;《说鱼》续篇[J];古籍研究;2002年03期
10 刘一轲;;别裁伪体,漫钓槎头——“诗史”直陈传统的源流及辨体思辨[J];高教学刊;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丽;宋人学术笔记中《诗》学资料考论[D];山东大学;2014年
2 郭玉;程敏政诗文创作与《明文衡》编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成吒;先秦老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强;生态环境对西周历史进程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5 王丽珍;“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南开大学;2014年
6 郭玉;程敏政诗文创作与《明文衡》编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鹏宇;清华简中诗的套语分析及相关问题[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溪;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石强;民国时期《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珊珊;唐代渭水诗歌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陈中山;荀子音乐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田俊杰;“勇”的视域下孔门五大弟子的形象变迁[D];西南大学;2014年
6 孙烨;《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袁伟争;阮籍《咏怀》诗与屈原[D];西南大学;2014年
8 郭韶瑞;论崔述《读风偶识》的解《诗》主张[D];河北大学;2014年
9 王子臣;海州盐务变迁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10 曹勃昊;《诗经》君子德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勇;文本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白寅;张萌;王晓东;;关于文本意义生成因素的试验分析报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舒湘鄂;;对设计文本意义的探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史许福;;浅析审美的后现代主义文本[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5 李兵;;文本分层理论与多重解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1期
6 魏海波;;文本意义结构及跨语重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丁宁;文本意义接受论(上)[J];文艺争鸣;1990年02期
8 P.D.朱博 ,清竹 ,永清;文本游戏:解构主义与文学批评[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夏铭;文本意义与翻译[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胥瑾;文本与译者[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彦达;朗读不是鹦鹉学舌[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徐妍;在伤痛中承担意义[N];文艺报;2010年
3 王志耕;从失语走向历史透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中心小学 尹承香;走进人物的心灵[N];学知报;2011年
5 藏策;图文书的歧途[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李镇西;散点透视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罗纲;文本隐藏信息检测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李金凤;“评价—顺应”视角的读者定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黄小扬;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干预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基于概念的文本表示模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2 王宣又;心理空间与文学文本意义的认知探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王海霞;文学翻译理解过程——文本视界与译者视界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柴凤英;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婷婷;再现译者决策过程[D];浙江大学;2006年
6 程敏;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忠华;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张鹏;基于FrameNet框架关系的文本蕴含识别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卓今;《马语者》翻译实践报告[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林怡;视点—文本意义的生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3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