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西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刍议

发布时间:2017-09-26 09:35

  本文关键词:西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西印度佛教 石窟 艺术交流


【摘要】: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分布着印度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起源于阿育王时期,最初为外道所用,后被佛教徒发展壮大。其形式可分为支提窟、僧房窟、方形窟,其建筑、雕塑和壁画见证了佛教艺术从"象征物时期"至佛像蓬勃发展时期的过渡,同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蒂的佛教艺术相比,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西印度佛教石窟对中亚与中国的佛教石窟开凿观念与佛教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关键词】西印度佛教 石窟 艺术交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14ZDB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13YJC60121)
【分类号】:J19
【正文快照】: 在从孟买至德干高原之间的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的广袤土地上,分布着数十座风格各异,年代跨度很长的佛教石窟。这些佛教石窟虽然没有桑奇大塔、巴尔胡特大塔名气响亮,也不似迦毗罗卫、菩提伽耶、萨尔那特这般佛教圣地丈量过佛陀生前的足迹,但作为印度早期佛教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浒;;山东地区汉代胡人石像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芳;;龟兹石窟本生因缘图像的形式与内涵分析[J];故宫学刊;2015年01期

2 金建荣;;甘肃炳灵寺169窟第6龛造像背光图像与禅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03期

3 侯明明;杨富学;;吐峪沟半白半黑人骨像“摩尼教说”驳议[J];吐鲁番学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巫胜禹;佛教思惟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同标;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占锐;3-8世纪新疆与河西地区禅窟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张聪;毗沙门天王持物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3 张保珍;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4 侯明明;吐峪沟“摩尼教窟”之宗教属性辨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英民;;山东兖州金口坝出土南北朝石人[J];文物;1995年09期

2 贺西林;;汉代艺术中的羽人及其象征意义[J];文物;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东明;印度佛教与当代生态学思想[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2期

2 ;“0”的起源与印度佛教[J];新长征;2000年09期

3 陈明;《医理精华》和印度佛教医学理论之比较(下)[J];法音;2001年04期

4 ;印度佛教讲座(一)[J];佛教文化;2003年02期

5 方广,

本文编号:922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2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