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论下的《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评析
本文关键词:翻译规范论下的《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评析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规范 《京华烟云》 文化环境 翻译策略 译者主体性
【摘要】:传统的翻译研究以源语文化为导向,重心通常放在如何确定“标准”的定义和如何界定其范围等问题上,研究结果常常将答案引向“忠实”、“等值”等翻译标准。这样的标准在现代翻译研究看来仅仅从语言层面研究作品,缺乏描写性和全面性。以图里、勒菲弗尔、赫曼斯和切斯特曼等人为代表的描述翻译学主张以目的语为中心,把文学作品放到社会文化环境中研究,既保存了传统翻译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译本的优点,又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新途径。其中,图里和切斯特曼先后提出了翻译规范论,将“规范”这个极具描写性特征的概念引入了翻译研究。他们认为,目的语文化环境对翻译作品的作用以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无一不受其影响。切斯特曼在图里的基础上重建了翻译规范论,将规范用更详细、更清晰的方式分类为:产品规范和专业规范。 本文尝试采用切斯特曼的规范论及其相关描写性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林语堂小说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中文译本——张振玉版和郁飞版作为研究对象,从期待规范、可靠性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等角度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翻译过程中所受到的规范影响。通过分析,本文有以下发现:1)规范囊括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因素。一方面译者的学习背景、翻译观念及知识面等受到规范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译作生产过程也会出现来自规范的压力。2)由于时间、地域等条件的区别,两个译者或多或少收到了每种规范的影响。一般而言译者会遵循规范,然而不排除译者的主体性使其保有一定的选择权。他们对作品采取的不同策略是造就不一样译本的关键,也是产生新规范的基础。3)译作在广泛读者的可接受性和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分别是两个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翻译规范 《京华烟云》 文化环境 翻译策略 译者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5
- 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oment in Peking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15-19
- 2.1.1 Lin Yutang and His Moment in Peking15-16
- 2.1.2 Zhang Zhenyu and Jing Hua Yan Yun16-17
- 2.1.3 Yu Fei and Shun Xi Jing Hua17-19
- 2.2 Domestic Studies on Moment in Peking19-21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 Norm and Their Main Limitations21-25
- 2.3.1 Polysystem Theory21-22
- 2.3.2 Toury's Study22-24
- 2.3.3 Hermans' Theory24-25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5-32
- 3.1 The Definition of Norm25-27
- 3.2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rm27-32
- 3.2.1 Expectancy Norm27-29
- 3.2.2 Professional Norm29-32
- Chapter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Moment inPe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Norm Theory32-58
- 4.1 Expectancy Norm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32-37
- 4.1.1 Caption Addition33-34
- 4.1.2 Dedication Note34-37
- 4.2 Accountability Norm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37-40
- 4.2.1 Primary Loyalty38-39
- 4.2.2 The Chinese Title of Moment in Peking39-40
- 4.3 Communication Norm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40-43
- 4.4 Relation Norm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43-58
- 4.4.1 Feature of Two Translators' Language44-47
- 4.4.2 Social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47-49
- 4.4.3 Classical Allusion49-50
- 4.4.4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Disease50-51
- 4.4.5 Poem51-52
- 4.4.6 Informal Oral Style:Tongue Twister and Ballad52-55
- 4.4.7 Formal Writing Style:Imperial Edict and Public Poster55-58
- Chapter 5 Conclusion58-62
- 5.1 Major Findings58-60
- 5.1.1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Norms to Tranlator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58-59
- 5.1.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59-60
- 5.1.3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Norm60
- 5.2 Implications60-61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1-62
- Bibliography62-67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 A. Degree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土东,刘霞;法律符号翻译的现状及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马萧;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王湘玲;邬清明;朱玲玲;;译者目的与翻译规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炜;;翻译多重性的“马赛克”效应解析[J];学理论;2009年31期
5 张冬梅;;立法与阐释——翻译规范研究的范式比较与问题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6 苟丽梅;近代鲁迅直译策略受挫原因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郑成利;;从图里翻译规范论看林译小说《块肉余生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9期
8 贾延平;;专业外来术语规范化的思考——由“钉住汇率”说开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4期
9 廖七一;;从“信”的失落看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规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10 郭英珍;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梦立;;论海峡两岸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统一的必要性[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刘广京;;《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中译本序[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3 葛铁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简评《一千零一夜》中译本[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彦;可怕的误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郑友仁;《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中译本指谬[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科学是什么?我们还没全搞明白[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谢蜀生;如此佳作 如此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青木;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肖鹰;我为何至今买不到《魔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起煌;《世界能源展望2004》中译本正式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沛郁;1932年9月秘密印刷成书一册《资本论》早期中译本[N];山西日报;2005年
9 高峰枫;翻一翻西方学术的家底[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陈会鑫;《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中译本举行首发式[N];中国石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奇敏;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
本文编号:923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