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谶纬学说对传统吉祥艺术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3:00
本文关键词:古代谶纬学说对传统吉祥艺术的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吉祥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当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吉祥艺术像海绵吸水一样从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思想流派当中汲取养分,不断的发展壮大。本文拟从对传统吉祥艺术影响较大的古代谶纬学说入手,剖析传统吉祥艺术“趋吉避凶”的功利性思想和谶纬学说“天人感应”的核心内容,关注二者之间存在的相通点和本质上的共通性。以便帮助人们区分“迷信”与“俗信”的同时,拓宽艺术学研究视野,为艺术学领域的研究寻求稳固的理论根基。 吉祥艺术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图案艺术。尤其是在古代,传统吉祥艺术的内容包涵的不仅仅是对“福”、“禄”、“寿”、“喜”、“财”的追求,在谶纬学说的影响下,“仁”、“孝”、“礼”等儒家思想也进入了吉祥艺术的范畴,成为传统吉祥艺术内容的一部分。本文又以《符瑞志》为依托,阐述了《符瑞志》中各种“符瑞之物”转变为“祥瑞图”或者“吉祥图”中的题材的原因和过程。同时,受谶纬“附会”手法的影响,吉祥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变得丰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汉画像作为集谶纬“天人感应”思想和吉祥艺术“趋吉避凶”观念为一身的历史证物,成为了本文强有力的资料来源。汉画像可以说是汉代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从内容到寓意,无一不体现出“天人感应”和“趋吉避凶”的思想观念。二者通过画像石这一共同载体,实现了思想与艺术上的同步和统一,虽然谶纬学说最后逐渐没落,但其对传统吉祥艺术的影响在汉画像这些历史证物上面依然有迹可循。 吉祥艺术可以说是与民众联系最紧密、最接地气的一种大众艺术,虽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却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变迁,吉祥艺术也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作更多的、更经典的、更能表达人们永恒诉求的吉祥艺术形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破除传统吉祥艺术当中行为上的迷信部分,留下其思想层面上的精华,才能使吉祥艺术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种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艺术。
【关键词】:吉祥艺术 谶纬 天人感应 画像石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2
- 第一节 前言8-9
- 第二节 有关谶纬与吉祥艺术的相关研究9-12
- 第二章 “谶纬”与“吉祥”的内涵12-19
- 第一节 谶纬的各种相关定义及阐释12-14
- 第二节 吉祥的相关定义及具体阐释14-16
- 第三节 “天人感应”思想与“趋吉避凶”观念的内在联系16-19
- 第三章 谶纬对吉祥艺术的影响19-40
- 第一节 谶纬与儒学对吉祥艺术的复合性影响19-27
- 一、 “仁”的体现21-22
- 二、 礼仪之邦22-24
- 三、 孝感动天24-27
- 第二节 “天人感应”与“阴阳五行”观对吉祥艺术的影响27-35
- 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27-28
- 二、 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28-33
- 三、 象“数”的影响33-35
- 第三节 符瑞说对传统吉祥艺术题材的影响35-38
- 第四节 谶纬影响下的吉祥艺术的表现手法38-40
- 第四章 谶纬影响下的吉祥寓意载体40-49
- 第一节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40-46
- 一、 对神仙的崇拜41-43
- 二、 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43-44
- 三、 阴阳五行观念的体现44-45
- 四、 神话故事45-46
- 第二节 碑碣46-47
- 第三节 铜镜47-49
- 第五章 谶纬思想在吉祥文化领域内的延伸49-53
- 第一节 孝、礼、仁意识的传承49-50
- 第二节 阴阳五行观念的深入50-51
- 第三节 符瑞思想的传承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保顶;汉代儒学灾异观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史学;1997年01期
2 诸葛铠;中国古代服饰象征概说[J];民族艺术;2003年02期
3 张学增,陈峰;南阳吉祥汉画浅析[J];美术研究;1994年02期
4 陈江风;“羲和捧日、常羲捧月”画像石质疑[J];中原文物;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923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