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再现步骤在小说《边城》英译中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学再现步骤在小说《边城》英译中的研究
【摘要】:《边城》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文学风格鲜明,整部作品富有田园诗般的意境,诗意地演绎着人生和生活,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其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备受推崇。同时,这部作品拥有的翻译的美学价值对世人意义也非常重大。自从《边城》这部作品问世,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她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并且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学者们对这部作品的英译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这个原因,本篇论文就是要探讨关于这部作品的翻译美学的相关问题。翻译作品能够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至关重要,这决定了翻译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在译作中表现出原作的意境,重现她的美学价值需要下很的大功夫。本文目的就是从美学再现的角度,以戴乃迭、杨宪益的译本为基础,分析和研究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步骤。通过研究让大家了解美学和翻译工作并不相互排斥,反而可以完美的结合为翻译美学,同时翻译美学还可以指导翻译工作,使得译作再现原作的真实风貌,也能使得译作更好地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边城 翻译 美学再现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边城》的作者沈从文自幼生长在湘西,他的很多作品也以湘西文化为背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小说,小说自出版以来,因其具有超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外很多学者对她的研究就没停止过。但多数学者对《边城》这部作品研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金声;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孙净丽;;试论英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万莲;徐敏;张静;;关于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点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张辉;王俊凯;;“隐喻”在防止英语学习“石化”现象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孙晨;;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移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杨敏;赵金东;;探究模式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译文优劣探究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晶;;从文化角度浅谈英语外来语的汉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惠萍;;浅谈英语习语汉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莉;;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何艳;;TEM8英译汉翻译测试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雷宇;“美即是真,,真即是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琦;;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边城》英译本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年05期
2 李芳芳;;《边城》法译本中原作风格的再现[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3 雷小青;;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3期
4 孙悦蕊;;《瓦尔登湖》和《边城》中水的意蕴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冯蓓;;社会工业化与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小镇畸人》与《边城》之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央泉;;《边城》与《瓦尔登湖》中的水意象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7 胡新华;;幸福的辩证法——析《边城》与《沉船》中的时间流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白晓荣;;悲与美的契合——《边城》与《古都》的文化意蕴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王星;;《边城》与《古都》的文化美学比较[J];山花;2010年20期
10 刘丽雅;;《边城》与《黑山岛》的比较研究——以成长小说观点为中心[J];韩国学论文集;1998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俐娜;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小雪;修改·乡土性·再现—对比分析《边城》中英文版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震宇;互文性视角下《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4 张玉;戴乃迭《边城》英译中美的传递[D];宁夏大学;2014年
5 柯敏芳;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金介甫《边城》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晓曼;接受美学视角下《边城》模糊语言的英译[D];中南大学;2013年
7 刘婷;论地方色彩在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谢艳娟;《边城》三个译本审美价值对比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
9 吴雨泽;《边城》英译中的陌生化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万亚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和《边城》[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4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