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语法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发布时间:2017-09-26 19:40

  本文关键词:从语法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语法隐喻 《红楼梦》 概念语法隐喻 人际语法隐喻


【摘要】: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早在古希腊时期,语言学家就开始对隐喻进行研究。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面,更存在于语法层面,在1985年,韩礼德在他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最先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自这一重要的语言学概念提出,就引起了语言学家很大关注,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广泛应用于各类语篇研究中。《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同时《红楼梦》也以不同的译本走向世界,传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其英译本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是研究发现在众多研究中,从韩礼德语法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其不同英译本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例分析法,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为理论依据,《红楼梦》原著和其最具权威的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语法隐喻和《红楼梦》英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本研究的创新点。在通过使用对比分析和实例分析法,分别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什么使用一致式或隐喻式,分析哪种形式更符合原文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译文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致式和隐喻式的选择,得出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的启示:1.发现使用语法隐喻理论,使译文更加忠实地再现原文,对原著内容和情感的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学翻译具有可应用性;2.语法隐喻并不适合所有的翻译,运用语法隐喻时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有些语境中,使用一致式要胜过隐喻式的翻译;3.在面对文学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时,或者译者在面临多种选择时,语法隐喻理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语法隐喻 《红楼梦》 概念语法隐喻 人际语法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18
  • 第一节 语法隐喻的研究现状14-16
  • 一、 语法隐喻的国内研究现状14-15
  • 二、 语法隐喻的国外研究现状15-16
  • 第二节 《红楼梦》英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一、 《红楼梦》英译本的国内研究现状16-17
  • 二、 《红楼梦》英译本的国外研究现状17
  • 第三节 小结17-18
  • 第二章 理论概述18-30
  • 第一节 一致式和隐喻式18-19
  • 第二节 概念语法隐喻19-26
  • 一、 及物系统19-22
  • 二、 及物性隐喻22
  • 三、 概念语法隐喻的实现22-26
  • 第三节 人际语法隐喻26-28
  • 一、 语气隐喻26-27
  • 二、 情态隐喻27-28
  • 第四节 小结28-30
  • 第三章 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30-51
  • 第一节 综述30
  • 第二节 从及物系统各个过程之间的转换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30-46
  • 一、 从物质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30-32
  • 二、 从心理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32-36
  • 三、 从关系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36-37
  • 四、 从言语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37-42
  • 五、 从行为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42-44
  • 六、 从存在过程向其他及物过程转移44-46
  • 第三节 同一过程内的隐喻对比46-48
  • 第四节 从名词化和形容词化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48-49
  • 第五节 小结49-51
  • 第四章 从人际语法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51-67
  • 第一节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51-62
  • 一、 陈述功能由其他语气实现51-56
  • 二、 疑问功能由其他语气实现56-59
  • 三、 命令的言语功能由其他语气实现59-62
  • 第二节62-65
  • 一、 显性主观62-64
  • 二、 显性客观64-65
  • 第三节 小结65-67
  • 第五章 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的启示67-72
  •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特点和难点67-68
  • 一、 文学翻译的特点67
  • 二、 文学翻译的难点67-68
  • 第二节 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的启示68-70
  • 一、 概念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的启示68-69
  • 二、 人际语法隐喻对文学翻译的启示69-70
  • 第三节 小结70-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7-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玉荣;;英汉互译中的语法隐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谭清丛;;汉英翻译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9期

3 马玉夏;;语法隐喻的语篇评价功能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邓玉荣;;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2年02期

5 樊昕昕;;《红楼梦》第三回两译本的对比赏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6 陈曜;;《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7 靖安典;;国内语法隐喻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陈荔;;语法隐喻角度的The Road Not Taken理解[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吴倩倩;王欢;;《红楼梦》两英译本中宝黛语言的节译及动机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10 范文芳;;试论语法隐喻的综合模式[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925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5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