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发布时间:2017-09-27 14:24

  本文关键词:论《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文化意象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翻译效果 汉译英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集中研究了《红楼梦》中文化意象英译的相关问题。第一章介绍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意象的定义、文化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文化意象的错位性。第二章探讨了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在狭义翻译定义的框架下,认为文化意象翻译必须以利于读者文化审美接受作为最高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必须尽可能遵循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明确原则和地道原则。其中,忠实原则包括忠实再现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结构意义、语用意义和文化意义。译者应尽可能兼顾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明确原则和地道原则,但如果无法同时兼顾,则应优先坚持连贯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忠实原则。忠实原则优先于明确原则,而明确原则优先于地道原则。在保证连贯和尽可能忠实的基础上译者应尽可能做到表意明确、语言地道。当然,如果原文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意图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那么明确原则不再有效;如果原文故意使用不地道的语言,意图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那么地道原则不再有效。第三章运用具体例子论证了文化意象五种翻译策略:保留文化意象的策略、替换文化意象的策略、扩增文化意象的策略、削减文化意象的策略及舍弃文化意象的策略。其中,保留文化意象的策略有三种具体方法:直译、直译+阐释、直译+注释;舍弃文化意象的策略有四种具体方法:音译、音译+阐释、音译+注释、阐译。文化意象的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是翻译策略选择的依据。第四章探讨了文化意象的翻译效果。首先我们运用具体例子证明文化意象存在不可译的因素,文化意象的翻译可能出现意义亏损;然后我们分析了文化意象翻译中的误译现象。文化意象的误译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有意误译又可分为可取的有意误译和不可取的有意误译。如果有意误译是为了实现利于读者文化审美接受的目的而不得不采取的选择,那么是可取的;如果有意误译会引起文化误解那就是不可取的。而无意误译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的产生是因为译者误解原文或疏忽大意而误译原文文化意象;最后我们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效果的检验标准。文化意象翻译的成功与否要看译者是否最大限度的贯彻了文化意象翻译的四个原则,是否实现了利于译文读者文化审美接受的目的。如果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如果翻译目的得到实现,那么文化意象翻译就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描写和《红楼梦》实例分析,探索汉译英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及翻译效果检验,提高文学翻译、特别是古典文学翻译的质量,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红楼梦》 文化意象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翻译效果 汉译英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文化意象13-22
  • 1.1 文化的定义和分类13-15
  • 1.2 意象的定义15-16
  • 1.3 文化意象的定义和分类16-17
  • 1.4 文化意象的错位性17-22
  • 1.4.1 意象为源发语所独有,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17-19
  • 1.4.2 意象在源发语和目标语中并存,但其意义不叠合19-22
  • 第二章 文化意象的翻译原则22-49
  • 2.1 利于读者文化审美接受的最高目的22-23
  • 2.2 连贯原则23-25
  • 2.3 忠实原则25-41
  • 2.3.1 忠实再现概念意义26-29
  • 2.3.2 忠实再现内涵意义29-35
  • 2.3.2.1 忠实再现情感意义29
  • 2.3.2.2 忠实再现修辞意义29-33
  • 2.3.2.3 忠实再现语体意义33-35
  • 2.3.3 忠实再现结构意义35-38
  • 2.3.3.1 忠实再现形式意义35-37
  • 2.3.3.2 忠实再现搭配意义37-38
  • 2.3.4 忠实再现语用意义38-40
  • 2.3.5 忠实再现文化意义40-41
  • 2.4 明确原则41-43
  • 2.5 地道原则43-44
  • 2.6 四个原则的重要性排序44-49
  • 2.6.1 连贯原则优先于忠实原则44-45
  • 2.6.2 忠实原则优先于明确原则45-46
  • 2.6.3 忠实原则优先于地道原则46-47
  • 2.6.4 明确原则优先于地道原则47-49
  • 第三章 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49-64
  • 3.1 保留文化意象的策略49-54
  • 3.1.1 直译49-51
  • 3.1.2 直译+阐释51-52
  • 3.1.3 直译+注释52-54
  • 3.2 替换文化意象的策略54-57
  • 3.3 扩增文化意象的策略57-58
  • 3.4 削减文化意象的策略58-59
  • 3.5 舍弃文化意象的策略59-64
  • 3.5.1 音译59-60
  • 3.5.2 音译+阐释60-61
  • 3.5.3 音译+注释61
  • 3.5.4 阐译61-64
  • 第四章 文化意象的翻译效果64-69
  • 4.1 文化意象的不可译因素64-66
  • 4.2 文化意象的误译现象66-68
  • 4.2.1 有意误译66
  • 4.2.1.1 可接受的有意误译66
  • 4.2.1.2 不可接受的有意误译66
  • 4.2.2 无意误译66-68
  • 4.3 文化意象翻译的检验标准68-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廉;;方言翻译转换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陈威;贾德江;;《桃花行》两种英译文的对比评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杨士焯;;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J];福建外语;1989年Z2期

4 赵琰;;文学作品中意象翻译的扩增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戚健;;文化意象缺失与错位的翻译补偿手段——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彭桂芝;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保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鲍德旺;;霍克斯《〈红楼梦〉英译笔记》述介[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S1期

8 杨士焯;从重译文学作品看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刘祥清;;音译的历史、现状及其评价[J];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02期

10 陈曜;;《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930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30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