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技散文特点及翻译策略
本文关键词:英语科技散文特点及翻译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英语科技散文 功能对等理论 特点分析 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世界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环保类科技文章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积极推进环保举措,在环保领域作用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与世界的环保新理念进行交流。国外的环保理念较之国内先进许多,所以环保类文章的汉译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新兴文体科技散文的汉译也更加受到青睐。 为了探究英语科技散文的特点及相应的翻译策略,该文以EXPOSED的汉译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具体的翻译过程,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说明科技散文汉译应强调这种独特文体的特点及翻译时需采用的策略,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给其以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交流目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阐述了英语科技散文的特点,同时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进行指导,针对词汇结构、长难句和语体风格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遇到的翻译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词汇方面,译者选取了专业词、空缺词和词义转换的处理方式。句法方面,分析了翻译被动句和长句的相关方法。语体方面,涉及了科技和散文句子翻译风格的处理。文中主要用到了直译、词义转换、拆分法、变态法、变序法和直译加修辞的方法来处理遇到的问题。通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典型案例,,论文提出了英语科技散文的特点及在保持语体风格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相应翻译策略。 论文在英语科技散文特点分析部分还增加了一般性科技英语文章和英语科技散文的对比性内容,以使英语科技散文的特点更加鲜明。文章认为该文体风格特点的界定直接影响了译文的内容和风格。除此之外,论文还总结了翻译过程的问题并指出译员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宽阔的知识面以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科技散文 功能对等理论 特点分析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插图或附表清单8-9
- 引言9-10
- 第1章 翻译实践的理论基础及英语科技散文的特点10-13
- 1.1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10
- 1.2 英语科技散文概述及翻译技巧10-13
- 1.2.1 英语科技散文简介10-11
- 1.2.2 英语科技散文特点11
- 1.2.3 翻译技巧11-13
- 第2章 翻译实践过程简介13-14
- 第3章 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案14-19
- 3.1 专业术语及缩略词14-15
- 3.1.1 专业术语14
- 3.1.2 缩略词14-15
- 3.2 词义空缺15-16
- 3.3 复杂句和被动句16-17
- 3.3.1 复杂句16-17
- 3.3.2 被动句17
- 3.4 语体风格17-19
- 结论19-21
- 参考文献21-22
- 附录 A 原文22-35
- 附录 B 译文35-47
- 致谢47-48
- 导师简介48-49
- 作者简介49-50
- 学位论文数据集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朱军;;论茅盾翻译的政治维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刘孝银;;鲁迅翻译理论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平;;京师同文馆与晚清翻译事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0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3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