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译本的翻译美学语言赏析
本文关键词:《老人与海》译本的翻译美学语言赏析
【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创作于1951年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文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该小说分别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对《老人与海》译本的翻译美学语言进行赏析,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作者单位】: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关键词】: 《老人与海》 翻译美学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引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各种文学作品的传播,为了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需要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翻译。翻译是各种信息进行有效传递的一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语言的读者对各种信息的理解,通过翻译,可以使得读者获得另一种语言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应该要保持对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慧敏;李娟;;《老人与海》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佳;;剖析《老人与海》中语篇翻译的连贯性[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6期
3 孔玲;;《老人与海》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4 郑延国;;妙手剪裁 风格再现——《老人与海》新译本片段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鸣;卜小伟;;海明威小说语言的语用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4期
2 魏笑玲;吴川颖;;《雨中猫》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3 吴兴奇;;儿童讲述故事中的人称代词的使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琳琳;基于语料库辅助的《老人与海》风格传译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美云;汉语电视访谈中人称指示的语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玉婷;《课堂》的文学语用学分析[D];西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关德英;;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董瑞红;;英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姚咏;;《呼啸山庄》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的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杨志亭;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赵彦春;翻译中衔接-连贯的映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7期
6 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7 任晓霏;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老人与海》精神力量的三位一体结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耿延宏;《老人与海》的创作美感[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侯斌;人类的窘境——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熊文,秦秋;人生来不是要给打倒的:《老人与海》的心理治疗意义[J];学海;2004年06期
5 欧阳娜;;《老人与海》中主体的分裂与复归[J];大学时代;2006年11期
6 周玉萍;吕卉;;曼诺林在《老人与海》悲剧氛围营造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明文;;《北方的河》与《老人与海》之比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桥英;;浅析《老人与海》的多重价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马振芳;;中国学者评论群体与《老人与海》[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孔玲;;《老人与海》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茂根;浪漫主义的作品[N];人民日报;2003年
2 渤海大学 左海娇;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的运用[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万伯翱;又读《老人与海》[N];人民日报;2002年
4 言子;想起《老人与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宋惠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N];学习时报;2011年
6 杨 政;动画片《老人与海》诞生记[N];光明日报;2000年
7 葛栋玉;握紧生命中的每一天[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陈乃柱;探访《老人与海》中的老人[N];人民日报;2002年
9 万伯翱;鱼是他的敌人,,同时也是他的知心朋友[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林一安;调制异国情趣的笔墨[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芳;《老人与海》在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苓;基于评价理论透析《老人与海》中的自然观[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世董;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存逻辑[D];山东大学;2012年
4 刘见阳;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来骥;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健;《老人与海》中三种关系的生态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7 王洪欣;论《老人与海》的孤独主题[D];青岛大学;2013年
8 刘雯;《老人与海》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单玲玲;《老人与海》中的对话关系及不完全叙述[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康孝云;《老人与海》之虚无主义色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4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40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