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哈尔滨地铁站艺术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2:06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地铁站艺术表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哈尔滨地铁站 艺术表现 要素及方法


【摘要】:地铁是许多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的室内空间环境成为被关注的主题,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地铁文化。通过地铁车站空间艺术的创作,可以表现、塑造城市的风格,消除和减弱地下地铁车站室内空间环境对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消极影响,提高人们对于地铁的积极态度,为地铁运营部门减少经济支出,创造更大的经济能效,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宜人的交通空间,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全文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构造,将地铁车站艺术表现这一核心议题拆分开进行研究论述。 论文绪论部分总结出哈尔滨城市以及交通发展的相关背景,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所在,结合国内外相关发展及研究的状况,提出了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铺垫。 论文第二章侧重于对提出问题的分析,从交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效率提高等四个层面阐述了地铁交通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继而从相关艺术表现的理论发展、设计成果、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相互融合的角度提出了对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定位的必要性。总结了地铁车站环境的众多信息要素构成,并从环境设计、功能发挥、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待细化的设计细节,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论文第三章与第四章是全文的支持部分,从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地铁车站的导向标识艺术表现、地铁车站的公共艺术表现、地铁车站的空间艺术表现、地铁车站的色彩艺术表现、地铁车站的光环境艺术表现和地铁车站的声环境艺术表现七个角度重点论述了地铁车站的相关艺术表现要素以及设计施工的相关方法与技巧,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论文第五章是论文的实践部分,从哈尔滨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研究了地铁车站艺术表现要素以及设计施工技巧在哈尔滨地铁一号线车站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实例的剖析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论证,深化相关理论,并且构建起完整的研究体系,突出了论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哈尔滨地铁站 艺术表现 要素及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的目的10-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及研究现状11-17
  • 1.3.1 国外领域11-13
  • 1.3.2 国内领域13-17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4.3 论文框架结构17-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2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内涵与定位19-26
  • 2.1 地铁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19-22
  • 2.1.1 交通层面19-20
  • 2.1.2 经济层面20
  • 2.1.3 环境层面20-21
  • 2.1.4 效率层面21-22
  • 2.2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理解和定位的必要性22-23
  • 2.2.1 理论发展层面22
  • 2.2.2 全局调控层面22
  • 2.2.3 方案决策层面22
  • 2.2.4 建筑设计层面22-23
  • 2.3 地铁站内的信息构成23
  • 2.4 有待解决或细化的问题23-25
  • 2.4.1 环境设计方面23-24
  • 2.4.2 功能细化方面24
  • 2.4.3 工艺材料方面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3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要素26-33
  • 3.1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标准化和个性化26-27
  • 3.1.1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标准化26
  • 3.1.2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个性化26-27
  • 3.2 地铁车站的导向标识艺术表现27-28
  • 3.3 地铁车站的公共艺术表现28
  • 3.4 地铁车站的材料艺术表现28-30
  • 3.4.1 地面材料29
  • 3.4.2 顶棚材料29-30
  • 3.4.3 墙面材料30
  • 3.5 地铁车站的色彩艺术表现30-31
  • 3.6 地铁车站的光环境艺术表现31
  • 3.7 地铁车站的声环境艺术表现31-32
  • 3.8 本章小结32-33
  • 4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的方法33-38
  • 4.1 标准化和个性化表现方法33
  • 4.2 导向标识系统艺术表现方法33-34
  • 4.3 公共艺术表现的方法34-35
  • 4.4 地铁车站色彩艺术表现方法35
  • 4.5 地铁车站光环境艺术表现方法35-36
  • 4.6 地铁车站的声环境艺术表现方法36
  • 4.7 本章小结36-38
  • 5 地铁车站艺术表现应用实践38-56
  • 5.1 标准化和个性化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艺术表现39-42
  • 5.1.1 标准站与特色站的排列表现39-40
  • 5.1.2 标准元素与个性元素的艺术表现40-42
  • 5.2 导向标识艺术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42-43
  • 5.2.1 线路色的应用42-43
  • 5.2.2 牌体的使用43
  • 5.3 公共艺术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43-46
  • 5.4 色彩艺术在哈艺术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46-48
  • 5.4.1 标准车站色彩艺术表现46
  • 5.4.2 特色车站色彩艺术表现46-48
  • 5.5 灯光艺术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48-50
  • 5.6 声环境艺术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50-51
  • 5.7 材料艺术在哈尔滨地铁车站中的表现51-54
  • 5.8 本章小结54-56
  • 展望56-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才;《一代人》与《地铁车站》:中西语符差异论[J];名作欣赏;1994年06期

2 严力;;纽约地铁一百周年(外一篇)[J];中文自修;2009年11期

3 范业闻;;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内涵[J];上海艺术家;2010年04期

4 曹炳坤;;宏伟壮丽的莫斯科地铁[J];世界文化;2006年07期

5 闵丽平;;地铁英语你准备好了么?[J];西部大开发;2008年04期

6 白劲鹏;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7 ;沈阳地铁点滴[J];今日辽宁;2010年05期

8 周上之;;美的瞬间和意象派的创作方法——庞德代表作《地铁车站》赏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新诗话(五则)[J];诗刊;1989年02期

10 方歌吟;;缤纷映画[J];家庭与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忻鼎康;胡祖光;邓景纹;张安安;;中山北路地铁车站预应力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白廷辉;刘国彬;刘朝明;吴玉怀;于宿海;刘涛;史世雍;姜向红;张国峰;陈昌祺;;地铁车站建设安全及风险控制技术[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3 何雪松;;地铁车站深基坑钢支撑置换技术[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周乐敏;;盖挖法在闹市中心地铁车站工程的设计与运用[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5 路美丽;刘维宁;乐贵平;;结合盾构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案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史聪灵;钟茂华;涂旭炜;邓云峰;符泰然;;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站台火灾时烟气蔓延数值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张慧艳;;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计中的消声、隔声和隔振分析处理[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8 江泳;朱颖心;;利用RWI确定地铁车站全年空调参数的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杨艳青;;盾构法建造塔柱式地铁车站可行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明胜;倪冰玉;;某地铁车站浅埋暗挖优化方案的论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昱含;地铁车站细节设计应更加人性化[N];人民铁道;2011年

2 田豆豆 杨柳 郑群华;武汉金银潭地铁车站“零渗水”的秘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杜一鸣;沈阳地铁站装修最高标准1500元/3N];沈阳日报;2009年

4 曹霁阳;将收集废热节能取暖[N];北方时报;2011年

5 记者 孔祥文 通讯员 应爱武;广州东山口站打破国内无盾构拓建地铁车站历史[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于海;地铁车站8月份惊艳呈现[N];沈阳日报;2009年

7 王志华;地铁车站安装绿色照明[N];北京日报;2003年

8 王立武;南京建成亚洲最大地铁站[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9 易论;3毫米的创举[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记者 张文君;省会新客站下方地铁站方案出炉[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树盛;地铁车站在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及地面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波;地铁车站地震破坏机理及密贴组合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黎永索;管幕预筑地铁站大开挖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赵衍发;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风险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春;地铁车站通风与火灾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姚国伟;基于乘客疏散仿真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布置和设施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维;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开裂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齐锋;地铁车站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渗试验及阻裂防水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周耀;地铁车站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哈尔滨地铁站艺术表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张世乾;从人性化角度审视地铁车站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彭地;地铁车站内部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平川;基于心理环境学的地铁车站空间物理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5 赵雪;地铁车站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杨超琼;多层地铁车站通风排烟控制与安全评估[D];中南大学;2011年

7 郭雩;地铁车站火灾乘客应急疏散行为及能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东;地铁车站的通用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钟泽栋;地铁车站衔接换乘交通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林辉;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受隧洞穿越影响的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74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4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