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代语言修辞学批评的建构——以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7-10-05 08:38

  本文关键词:当代语言修辞学批评的建构——以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为切入点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学复兴 小说修辞学 语言修辞学批评 言语行为诗学 四元通观


【摘要】:中西方文学理论似乎面临一种同样的困境,那就是难以把文学活动中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同时纳入视野之中。20世纪西方伴随着语言学转向兴起的现代修辞学理论对修辞行为整体的研究,为突破这种困境提供了某种可能。受现代修辞学理论影响的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作为诗学与修辞学研究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开启了一种把文学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并对四要素进行四元通观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以此为基础,再融合借鉴其他理论,则有望建构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把作者的表层意图和无意识动机、文本的结构形式和修辞选择、作品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文本生成和接受的世界和文化语境同时纳入视野的"语言修辞学批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修辞学复兴 小说修辞学 语言修辞学批评 言语行为诗学 四元通观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13JJD750011)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一、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与修辞学的复兴我们知道,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中曾指出,文学活动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即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尽管任何像样的批评理论多少都考虑到了所有这四个要素,但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只明显地倾向于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其中一个要素。正是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汝东;言语行为理论的修辞学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2 邓志勇;;伯克修辞学思想研究述评[J];修辞学习;2008年06期

3 赵奎英;;修辞与伦理:莫言《蛙》的叙事修辞学解读[J];小说评论;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龚奎林;;一个水做的宿命论者——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薛航;;神话传说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价值[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5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李滨;;从体育专业词汇的普通化趋势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黎运汉;;四十年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郑荣馨;;大力倡导修辞学研究的辩证法——兼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郑荣馨;;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的科学精神[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婷婷;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9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2 赵奎英,莫言;一个可逆性的文本——《丰乳肥臀》的语言文化解读[J];名作欣赏;2003年05期

3 李鑫华;博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4 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5 邓志勇;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7 李秀明;缪俊;;修辞学的转向——复旦大学首届修辞学沙龙综述[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8 邓志勇;;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9 邓志勇;英语写作教学的社会认知模式[J];现代外语;2002年04期

10 顾曰国;;柏克的“同一”理论——兼论汉英修辞学思想的差异[J];当代修辞学;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锋;[N];东方早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炯;;修辞学的学科定位[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杨贝;;民主与法治的修辞学诉求[J];文史哲;2012年05期

3 王希杰;论显性修辞学和潜性修辞学[J];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4 保罗·里科尔;元熙;;历史学和修辞学[J];第欧根尼;1996年01期

5 李廷扬;修辞学性质刍议——兼与郑荣馨先生商榷[J];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陈炯;关于修辞学的定义、对象及其他——与赵毅先生商榷[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7 于广元;修辞学的生命力——关于修辞学的多元思考[J];修辞学习;2000年Z1期

8 王绍峰;修辞学史的分期问题——兼及明清修辞学地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郑庆君;“诚信”原则与修辞学的对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杨莉藜;翻译修辞学的基本问题[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名方;;修辞学杂谈[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滕慧群;;从《修辞学发凡》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王希杰;;序[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学说、学派和学会——关于江苏修辞学的对话[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李名方;;关于修辞学的再思考——也谈什么是修辞学[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8 郑庆君;;“诚信”原则与修辞学的对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王慧;;修辞学的重要概念:零度与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王希杰;李晗蕾;;修辞学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2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谭笑;科学史研究中修辞学进路的编史学考察[D];清华大学;2009年

3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丽;科学修辞学方法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春婷;广义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俞君;科学修辞学视域下的化学本体论[D];山西大学;2013年

4 马茜;法律修辞学及其对司法活动参与者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蒋可;从广义修辞学视角解读言语接受者的作用及其对表达者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一如;亚里士多德与佩雷尔曼修辞学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7 李晓露;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姚舜腾;刑事司法场域中的修辞学及其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王志伟;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金;修辞学视野下的裁判文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5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5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