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新媒体设计中的很中国

发布时间:2017-10-05 19:36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设计中的很中国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 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精神 中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摘要】: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艺术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传统艺术相互结合。传统艺术是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从而更好的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而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的新兴技术。 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在新媒体和旧媒体发生急速变化和互动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我们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强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加入人文理念,使技术与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新媒体艺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新媒体艺术的多种样态及特点使得新媒体艺术又很容易被人们接受。虽然新媒体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已成为国际热门专业,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很中国的形成在于,加大对于民族文化的普及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只要尝试就会有影响力,这样中国的文化才会被推广开来。我们当代设计师就应该大胆的在各种新媒体设计中采用中国元素,就算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可还是会对于宣传我们民族文化起到推动的作用。只有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不断呈现出来,我们也才能更好的找到方向、方法来发展我们中国的文化。这样才会像,韩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形成一种很有本国特色的艺术作品。但在我们设计作品中也要注意不要只是表面上的去运用中国元素,并不是说穿上唐装就代表中国。我们设计师更应注意在运用中国元素的同时要体现中国精神,领会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大智慧。要通过我们的作品展现出中国精神,它是中国人的灵魂。我们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即多元化又和谐的文化。我们的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依然被很好的保留并延续下来。这一切都是归功于我们中华文明的内涵是儒、释、道三家,和谐、智慧与道德的文化与教育。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处处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而我们祖先一直提倡的本性本善于回归自然和谐的真理,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长久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又有着深刻的意义。只要我们当代设计师不断努力,只要我们设计师时刻记住把发扬中华精神作为我们设计作品的目的那么我相信中国风潮将会不远,“很中国”一定会影响整个世界。所以想要让中国文化形成一种风潮,让中国文化在新媒体艺术中发展及应用将会起到很大作用。本篇论文将会分析当今中国文化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发展及影响,以及中国风潮如何形成。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 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精神 中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1
  • 第一章 新媒体艺术概论11-18
  • 1.1 新媒体艺术11-12
  • 1.1.1 新媒体艺术的基本定义12
  • 1.1.2 新媒体艺术的兴起12
  • 1.2 媒体透视下的新媒体艺术特质12-15
  • 1.2.1 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质12-13
  • 1.2.2 新媒体艺术的几大特点13-15
  • 1.3 新媒体艺术的非传统性质和先锋意15-18
  • 1.3.1 新媒体艺术影响当代艺术设计的变革15-17
  • 1.3.1.1 体艺术形式——来自生化的“湿”媒体艺术16
  • 1.3.1.2 体艺术形式——“活”的艺术16
  • 1.3.1.3 新媒体艺术设计形式物理信息与虚拟世界的互动16-17
  • 1.3.2 新媒体艺术的先锋意义17-18
  • 第二章 新媒体艺术在各国表现的本土特点18-22
  • 2.1 驱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先驱18-19
  • 2.2 韩流19-20
  • 2.3 日本的新媒体艺术----动漫20-22
  • 第三章 中国传统艺术22-28
  • 3.1 中国传统艺术22
  • 3.2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点22-24
  • 3.2.1 虚实结合崇尚写意23
  • 3.2.2 种类多样特点鲜明23
  • 3.2.3 追求变化23-24
  • 3.2.4 西体中用24
  • 3.3 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意义24-26
  • 3.4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6-28
  • 第四章 新媒体艺术与中国元素在各个领域的结合28-33
  • 4.1 从动态<<清明上河图>>说起28-29
  • 4.2 中国元素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使用29-30
  • 4.3 完全进入生活的新媒体艺术设计30-33
  • 第五章 很中国的形成33-42
  • 5.1 中国新媒体以艺术的兴起和发展33-35
  • 5.1.1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发展的主要事件33-35
  • 5.2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35-37
  • 5.3 “很中国”中的中国精神37-39
  • 5.3.1 精神的概念和内涵37-39
  • 5.4 很中国的发展方法有方向、发展前景与意义39-42
  • 5.4.1 “很中国‘的发展方向39-41
  • 5.4.2 “很中国”的前景与意义41-42
  • 参考文献42-43
  • 致谢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甫;;浅析桃花坞年画语言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世界;2011年05期

2 王焰安;;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海洋;;浅谈眼睛造型对角色塑造的作用[J];大舞台;2011年04期

4 宋晓静;;民间艺术作品中“猪”的形象解析[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5 周娅汝;;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寓意及哲理[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 王艳;;剪纸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09年08期

7 张博;;浅谈甘肃省民间剪纸与汉画像的相似性[J];大众文艺;2012年17期

8 刘世文;;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参与性美学特征[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9 郑晓慧;肖倪;;高校民间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意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王洋;崔笑;;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作用[J];才智;2014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春明;杰弗瑞·斯托莱特交互电子音乐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2 刘柏涛;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宁;湖南民间美术元素在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包雯;融合转向—符号化语言在多元化时代的跨媒材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冉;“新视觉”体验—舞蹈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5 韩月峰;陈楚故地民间美术的遗存与装饰风格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珊珊;花腰彝服饰艺术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徐朗;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方圆造型”看现代图形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跨文化视野下的烟台毓璜顶剪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毛天斌;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艺术精神与图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8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8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