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耶鲁学派”的文类观与批评观

发布时间:2017-10-06 01:46

  本文关键词:“耶鲁学派”的文类观与批评观


  更多相关文章: 耶鲁学派 解构 文类 批评 理论


【摘要】:在"耶鲁学派"解构批评家眼中,文类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批评和文学亦非理所当然地各司其职。解构批评家往往将批评视作非附属的、与文学同样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与文学等同,毋宁说解构所主张的,是以对待文学的方式来对待批评,反之亦然,以对待批评的方式来对待文学。只有这种翻转的视角,才能使对立的二元得以相互交感、相互沟通,从而为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同时,解构批评家对批评与理论的看法也颇具启迪意义。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耶鲁学派 解构 文类 批评 理论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文类或体裁(genre)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为作品的分类与评价提供可资参照的框架。批评通常被视作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释、评论的一种文类。韦勒克(RenéWellek)与沃伦(Austin Warren)合著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一书进一步将“文学理论”、“文学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李岩;;关于“经典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苗吉友;蒋雪丽;;转变我们认识文学本质的思维方式——几种文学本质观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文类界限辩证特征论[J];理论与创作;2008年05期

2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类批评观探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军;;文类等级的发生学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2期

4 剑波;学者散文研究及主体文类学的建立——评喻大翔的《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军;;我国文类问题的历史回顾、研究现状及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唐小娟;;新文类探析[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7 陈军;;“跨文类写作”辨[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8 陈军;;“跨文类写作”现象批判[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贾奋然;;谈文类和它的界限[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陈军;;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明春;;论汉语散文诗的文类边界[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永健;;外国的散文诗理论研究[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光耀;重新认识文类的性质[N];文艺报;2008年

2 陈军 扬州大学文学院;中西文类历史演进显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朝华出版社编辑 赵明;作文类图书如何走出发展困境[N];光明日报;2013年

4 赵明;如何走出作文类图书的发展困境?[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杨建刚;文类研究的推进与拓展[N];文艺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圣华;作文类期刊今朝“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南帆;分类与自由[N];文艺报;2002年

8 王乐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苏美尔文学研究宜从文类出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王光明;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蒙;中古文类系统的形成与变化[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晓霞;高中英语教材中故事文类的态度资源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淑艳;对中、美、英三国大学简介的文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0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80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