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阐释论文艺美学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童庆炳的阐释论文艺美学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童庆炳 文艺美学 当代文论 文论思想 美学学科 文艺理论家 现代性 人文关怀 发展理路 人文精神
【摘要】:正童庆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论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着文学研究与文论发展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经历了审美诗学、心理诗学、文体诗学、比较诗学和文化诗学的系统建构。这一清晰自觉的发展理路不仅引领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文艺美学学科的现代性转化,成为当代文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维。总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童庆炳;文艺美学;当代文论;文论思想;美学学科;文艺理论家;现代性;人文关怀;发展理路;人文精神;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童庆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阐释方法、阐释原则、阐释旨归等四个方面对童的文论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着文学庆炳的文艺思想作出论述。研究与文论发展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经历了审一、阐释基点: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美诗学、心理诗学、文体诗学、比较诗学和文化诗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童庆炳;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06期
2 童庆炳;;文化诗学——文学理论的新格局[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3 童庆炳;大众文化需要人文引导[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4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对话[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5 童庆炳;人文主义的历史维度和历史主义的人文维度[J];文学自由谈;1996年02期
6 童庆炳,陶东风;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J];文学评论;1998年04期
7 童庆炳;论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6期
8 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守金,李扬;“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对20世纪90年代一种小说潮流的审视与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范永康;;中国学界对当代西方政治文论的批判和超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赖永兵;;“日常生活审美化”何以成为论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张乃午;;论文学的幽灵化趋向——以图像孔子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王海利;关于“新现实主义”的沉思[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赵瑞洁,曲世民;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汪曾祺作品蕴含的哲学意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沈炜;一个学术群体五十年生命的投入——文艺学学科文艺思想发展的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鄂霞;李艳;;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大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国文论的史与用[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6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8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9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科超;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5 桂丹;官场文学的一道别致风景[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玫;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韦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内容层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楠;追逐月亮之路[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建伟;苏雪林新文学批评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子林;;与时俱进 开辟新境——童庆炳文艺思想评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3期
2 余华;;小记童庆炳老师[J];南方文坛;2014年01期
3 吉新宏;;论童庆炳美学(中)[J];美与时代(下);2010年05期
4 吴子林;;真精神与旧途径——童庆炳学术思想及其研究方法述论[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5 罗钢;“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征服”——谈童庆炳的文体学研究[J];文艺争鸣;1998年01期
6 王一川;探险者风范——略说童庆炳的教材工作[J];文艺争鸣;1998年01期
7 陈雪虎;评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兼谈如何对待80年代的文学理论遗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郑帅;;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兼与童庆炳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陆军;;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影响力传播[J];理论与创作;2008年02期
10 孙书敏;刘文斌;;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形成及其演进[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卓越;童庆炳的求思历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童庆炳:让“人民的文艺”引领时代风气[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练玉春;文化诗学与童庆炳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何瑞涓;有文艺悖论,才是好作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刘欢;“总书记鼓励我要好好努力”[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婕;童庆炳文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851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