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
本文关键词: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异语写作 无本回译 理想译者 文化还原 回译错觉
【摘要】:本文继续《京华烟云》等文本的翻译讨论,重申"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理论概念,并纳入《大唐狄公案》等复杂文本,重点讨论无本回译的理想译者和评价标准,阐发了文化还原和回译错觉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本文结束时,作者结合一系列相关科学的基本概念,勾连一系列类型学的理论范畴,旨在说明此类翻译现象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性和在翻译操作上的多样性,希望将"无本回译"作为一种普遍性翻译理论,推动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和文化反哺,并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产生根本性的启发。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前文讨论了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的基本概念,实际上,我们的侧重还在文本类型上面,而这里我们将侧重于文体本身及其翻译的可能上。与此同时,我们的经验世界也从《京华烟云》部分地转向了《大唐狄公案》的创作和翻译。虽然我们借助的是这样两部典型的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的著作,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予;;从《瞬息京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人生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朱东宇;家长与丈夫——《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一[J];北方论丛;1997年05期
3 林森茂;;等效理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闽南俗语的中译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吴央波;;华裔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以《京华烟云》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常林红;30年代林语堂的人生选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罗国青;;零翻译观的论证[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喜华;;智者的生存哲学——论林语堂小说对道家文化观念的阐释[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琼;文化的正常化与陌生化——《瞬息京华》及其中译本个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吴慧坚;;翻译与翻译出版的伦理责任——由译本《京华烟云》引发的伦理思考[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张婷婷;;论《京华烟云》中的“死亡情结”[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荣;译者主体性在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妹;文学翻译中的主体间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菲;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D];外交学院;2011年
4 郭天博;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林语堂《京华烟云》汉译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5 杨佳;从《京华烟云》两中译本对比看语篇的衔接[D];东北大学;2009年
6 李立平;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D];华侨大学;2005年
7 罗国青;译还是不译[D];贵州大学;2006年
8 吴央波;《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文化还原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9 周君;《瞬息京华》的另一种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栾岚;复译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河;;“无本生意专柜”简介(外二首)[J];诗刊;1993年11期
2 赵再年;;算命[J];故事世界;2005年10期
3 刘征;;路边拾草[J];杂文选刊;2001年04期
4 白燕;;蓝景云:无本买卖的做法[J];成功;2006年03期
5 汪洋;赚钱魔方“空手道”[J];思维与智慧;1998年01期
6 大飞;;虫子让我发大财[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10年04期
7 吴仁山;;广西荔枝起源及其传播途径[J];农业考古;1983年01期
8 陈显明;;无本万利(上篇)[J];章回小说;2007年06期
9 梅桑榆;;行乞者辩[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5年12期
10 茄备君;;生意无本也能做[J];西江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森林 通讯员 魏亚敏;院校“吃不饱” 考生“无本上”[N];中山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畅;网店托管并非“无本之利”[N];经济日报;2012年
3 大为;上市并非“无本万利”[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徐声高 曹彬;万年帮助千人做成“无本生意”[N];上饶日报;2007年
5 徐晓阳 韩晓蓉;天价培训班创造“无本万利”神话[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无本不固 无翼不飞[N];石油管道报;2005年
7 通讯员 江宫轩 实习生 陈雪艳 本报记者 丁俊;面对无本暴富的诱惑[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宝宝评论员 盛超;扫黄打非咋变成了政府的无本买卖[N];经济观察报;2012年
9 白阳 邹伟;伪基站黑色产业链:无本生意一天进账千元[N];企业家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付丽娟;EMC,无本节能不是梦[N];机电商报;2006年
本文编号:1188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8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