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浮躁》的英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用学视角下《浮躁》的英译研究
【摘要】:《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商周系列"中的第一部作品。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广泛轰动,它同时奠定了作者在文坛的实力地位。《浮躁》不仅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在国际社会上亦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早在1988年该书就荣获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91年由葛浩文(Howard Goldbatt)翻译的《浮躁》英译本正式在美国发行。通过从语用学的视角切入,分析《浮躁》英译本中"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体现了语用学深层内涵,同时也明确了翻译既要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又能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的目的的双重特性。
【作者单位】: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小说介绍《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语言生动朴实,内容跌宕起伏,一经出版即引起广泛轰动,同时奠定了作者在文坛的实力地位。《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情感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所处的浮躁状态以及浮躁表面下的空虚,并揭露出这一阶段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亚莉;班荣学;赵荣;;乡土文学翻译策略及其本质探析——以《浮躁》英译为例[J];理论导刊;2012年04期
2 杜磊;;“语用学”范畴之探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L. Cummings;刘建刚;姚俊;;《语用学的多学科视角》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4 田学军;语用学的源起、繁盛和展望[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5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旭;;语用学视角下《浮躁》的英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6年12期
2 李先玉;李向红;;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中心”与“译者主体”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3 张季红;;浅析林语堂的文化态度与跨文化传播实践——以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为例[J];上海翻译;2016年01期
4 林俐;盛君凯;;《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翻译策略的当下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01期
5 罗娜;;论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笔译水平的提高[J];赤子(上中旬);2015年24期
6 袁华平;;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7 武海平;;小说《浮躁》英译本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浅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年10期
8 王金岳;冯新平;;葛译《浮躁》四字成语翻译策略探析[J];海外英语;2015年19期
9 程福干;;译者文化态度的多歧性与翻译策略的生态杂合——兼评许渊冲对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翻译[J];河池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10 胡作友;杨莉;;中国现代幽默文学的前奏:“论语”派翻译研究[J];学术界;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俊雄;;达意“优”“美”能传神[J];中国翻译;2009年01期
2 赵荣;班荣学;;“剖析论”与“关联论”的本体阐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4 况新华,谢华;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5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6 何兆熊;90年代看语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何自然;近年来国外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8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年04期
9 胡附;文炼;;句子分析漫谈[J];中国语文;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第11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将在澳大利亚举行[J];语言科学;2008年04期
2 滴石;;《国际语用学评论》创刊[J];当代语言学;2009年02期
3 适存;国际语用学学会会议发言(一)[J];教学研究(外语学报);1989年02期
4 适存;国际语用学学会会议发言(七)[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滴石;世界语用学协会第四届大会预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3期
6 Ch.J.y;语用学第二届全国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7 W、X、L;;第三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在临汾召开[J];中国语文;1994年01期
8 易仲良;语用学的方法论和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6年01期
9 ;南师大外院学术代表团参加第十三届国际语用学大会[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10 张斌峰;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及其方法论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司桂;;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探析[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司桂;;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探析[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瞿麦生;;隐喻的语用学探赜[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关兴丽;;试论金岳霖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新民;;And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黄莉娜;;语用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8 孙艳华;;浅析双关语在广告中应用的负面影响[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卫东;广义梯级含义理论及其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语用学关照下的口译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李裕欢;《理智与情感》中反讽的文学语用学探究[D];北华大学;2007年
3 雅娜;汉俄祝愿语的体裁及语用学特征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石磊;语用学语境对广告翻译过程的阐释[D];天津大学;2012年
5 姚晓鸣;间接应答的语用学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6 江帆;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外交语言中的谨慎性保留陈述现象[D];广西大学;2004年
7 闫志梅;语用学视域的礼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农韦芳;语用学礼貌原则与报喜报忧国际商务信函[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小红(张尧);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夏明阳;对“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中“自由辩论”话语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71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7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