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于微”:儒家“微”本体论及其美学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18-01-11 21:34
本文关键词:“有生于微”:儒家“微”本体论及其美学思想内涵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的形而上的审美追求。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之发"微",情感表达的含蓄之幽"微",微显阐幽之精"微",惩恶而劝善的仁义之深"微",是儒家"微"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Abstract]:"From micro" as Confucian ontology, not only contains the virtue, love thought, also has a richer content, more powerful aesthetic significance. In ancient Confucian aesthetics, not only the formation of "beauty and goodness" for moral and beauty of the German aesthetics, but also the formation of "aesthetic pursuit of beauty is micro metaphysical.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the" micro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implicit quiet" micro ", Weixianchanyou essence" micro ", and punish gwonseon deep righteousness" micro "," micro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08)成果之一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1)2013至2014年间,中国学界开始集中关注“微时代”的各种文化现象。王德胜率先发表《“微时代”的美学》(载《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5期)一文,将以新兴互联网及其技术手段等为载体的各种快捷、细碎、私人化的当下美学形态,概括为“微时代”的美学现象。2014年10月,首都师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海莉;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主义[J];管子学刊;2002年04期
2 白烨;;文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3 喻高;;儒家思想与大乘佛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J];新美术;2011年01期
4 张毅;儒学和儒家文艺美学的嬗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 任慧;影视媒介推动儒家思想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青科;儒家礼乐思想与艺术形而上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1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