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历史记忆诗学考辨

发布时间:2018-01-12 06:22

  本文关键词: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历史记忆诗学考辨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文化分析学派 米克·巴尔 后置历史 历史记忆诗学


【摘要】:后现代文化理论在当代学界的持久影响不断催生出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现象,逐步消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本应具有的历史维度。当代批评理论领域的"普遍历史转向",接连造就出无数版本的"新"历史意识,但是根本上却是不断回到社会批评的"旧"历史问题。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为起点,通过考察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后置历史"理论构想,以及其与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海登·怀特的"元历史"与安柯斯密特的"叙述史"之间的理论对话,在此基础上探讨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历史记忆诗学,显然可以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历史诗学重建提供理论借鉴。
[Abstract]:Postmodern Cultural Theory in contemporary academic circles lasting influence constantly spawned various cultural phenomena of historical nihilism,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gradually digestion should have.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ritical theory of "universal history turn", creating a series of numerous version of the "new"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but there is time back to the social criticism of the "old"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the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Holland literary theorist Mick Barr's "post history" theory, and with Green Blatter's new history of Hayden White doctrine, "Yuan history" and "Ke Schmidt's theory of narrative dialogue between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Amsterdam cultural poetics school, obviousl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historical poetics Chinese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米克·巴尔叙事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4CWW002)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项目(粤教师函(2014)145号)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暨南启明星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JNQM021)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晚近以来的各种后现代文化理论在中西方学界轮番登场,加之当下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随行就市,使得“回归历史”的理论主张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加迷失方向。美国文论家乔纳森·卡勒在其论文《历史的召唤》当中曾极力呼唤当下历史转向的理论要义:“其一,批评与理论必须担负起社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姚朝文;;文化诗学批判与批评生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吴海清;;文化诗学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当代中西文化诗学反思[J];文艺争鸣;2012年04期

3 郭世轩;;文化诗学在中国:借用、建构与发展[J];文艺争鸣;2012年04期

4 顾祖钊;;中西文化诗学之不同[J];燕赵学术;2009年02期

5 游牧;现代神话解释的文化诗学旨趣[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6 章旭清;试论人在文化诗学建构中的主体性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钱文彬,王艳勤;文化诗学在中国的若干问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童庆炳;再谈文化诗学[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庆璋;文化诗学:富于创意的理论工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晓宁;文化诗学的限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咏吟;;文化诗学重建的西方视点[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2 吴影;;面向新世纪的文艺学建设——1999世纪之交:文论、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洪一;文化诗学的思想指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吴晓都;文化诗学:文艺学的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李圣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回应现实与激活传统:中国文化诗学的动力源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童庆炳 耿波;从文本中来到文化中去[N];文艺报;2004年

5 刘庆璋 祖国颂 李晓宁 胡明贵 沈玉梅 莫立民;“文化诗学”研究论文集萃[N];文艺报;2004年

6 周倩旎邋陈莉琳;文化创造的诗性追求[N];文艺报;2008年

7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金元浦;文学是否已病入膏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2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3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