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中虚拟身份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网络艺术中虚拟身份的构建 出处:《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艺术 虚拟身份 超文本 文学机器 社交媒体 游戏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稳定的身份概念已经支离破碎,它变的流动、多样、更加复杂。二十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兴起,构建出庞大的虚拟世界,进入这个世界中所使用的身份便是"虚拟身份"。网络技术带来不同的创作媒介使得艺术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超文本、游戏、网站,到如今的移动社交媒体,身份的构建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与方式。在超文本小说中,读者与作者的身份开始相融,也使得机器成为某种创作主体;游戏中的化身形象反映着现实世界的意识结构;社交媒体的公共参与越来越像是一个表演的场域。身份在网络中最为本质构成要素便是信息。本文通过对网络艺术作品的案例分析与历史脉络的梳理,来讨论虚拟身份的构建与呈现。
[Abstract]:Since 1950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table identity has been fragmented, it has become fluid, diverse, more complex. 1990s, the ri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uge virtual world. The identity used in entering this world is "virtual identity". Network technology brings different creative media to make artistic creation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hypertext, games, websites. In the hypertext novel, the identity of the reader and the author begins to blend together, which makes the machine become a kind of creative subject. The avatar image in the game reflects the structur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real worl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media is more and more like a field of performance.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 of identity in the network is information.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virtual 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小妖UU;苍狼野兽;;绞刑架之我出售了我[J];男生女生(金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璐;韩伟红;刘东;熊英;;基于eID虚拟身份数据存储的研究[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曹波 本报通讯员 夏公轩;绝不让案犯漏网[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文馨 本报见习记者 赵志锋 本报通讯员 张瑞;国土局干部用3个QQ冒充女性诈骗12万[N];法制日报;2012年
3 袁昕欣;虚拟身份识别卡保护上网儿童[N];电脑商报;2006年
4 赵翰露;“秘密”下架是必须的[N];解放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李宓;虚拟身份的“魔戒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帆;网络时代的虚拟身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2 邓璐;海量虚拟身份数据的存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郑洁;面向网络威胁发现的虚拟身份知识图谱构建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吴鹏;网络艺术中虚拟身份的构建[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5 王昊宇;Web2.0环境下用户创作内容信任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