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代装置艺术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代装置艺术的关系 出处:《鲁迅美术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完好的表达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生活。装置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孵化出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化至今。如今的装置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极为宽泛的艺术门类,不论其题材选择还是文化导向、技术手段、展览形式、情感传达都是目前为止最为宽泛的艺术形式,可以说装置艺术是后现代艺术现象的最典型代表之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更趋向人性化,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技术从关心人的自身感受出发。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科技与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法。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艺术创作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科学与装置艺术多方面结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值得深思的是,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入装置艺术后,究竟为整个艺术带来了什么?本文主体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从装置艺术的特征与属性论述;第二章主要写装置艺术形式中的科技与其他因素的碰撞;第三章主要从形式出发,概括科技与装置艺术发生碰撞后的几大类艺术形式;第四章是对科学技术、装置艺术以及二者关系的反思。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relatively single art form has not been able to express the ever-changing social reality. Installation art as a new art form has been hatched out since -40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p to now, the installation art has developed into a very broad category of art, regardless of its theme selection or cultural orientation, technical means, exhibition form.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extensive art form so far. It can be said that installation art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st-modern art phenomenon.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more humanized, mor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concern for their own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and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network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ach of u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Such an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behavior of our entire society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Art comes from life, such a background. The most direct embodiment of artistic cre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installation art, which leads to a new art form. What is worth pondering is that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integrated into installation art. What did it bring to the whole art?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of installation ar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writes about the collis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form of installation art;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form, summariz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stallation art after the collision several kinds of art forms; Chapter 4th is a reflec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allation ar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论中国现代装置艺术[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马忠贤;装置艺术与现代生活[J];世界美术;2001年03期
3 黄洛华;探索更富趣味化的装置艺术[J];艺术探索;2001年01期
4 李剑华;日本的装置艺术[J];美术之友;2002年06期
5 ;丘星星 装置艺术作品[J];装饰;2002年01期
6 叶向东;从装置艺术的观念谈创作[J];文艺研究;2005年03期
7 ;装置艺术[J];城市住宅;2006年10期
8 刘洵;;当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语汇[J];艺海;2006年03期
9 段君;;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的解构意识与方法(一)[J];大艺术;2006年02期
10 曾润;;浅谈装置艺术的思想性[J];各界文论;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佘婷;;融入装置艺术的橱窗展示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2 董函孜;;装置艺术在短周期建筑的应用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齐a;;从包装、策划说开去[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萌;装置艺术市场期待厚积薄发[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跃珍;装置艺术:第四度空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蔡萌;谁来收藏装置艺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吴亮;初级阶段的中国装置艺术[N];文汇报;2001年
5 陈履生;美术教育应对新的问题要有思想和学术准备[N];文艺报;2003年
6 商报记者 丛晓燕;记忆是成长的作业本[N];北京商报;2011年
7 张晶晶邋整理;“限制产生力量,自由导向死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张粉琴;“失重”当代艺术双城展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8年
9 当代艺术评论家 田木;凤凰、彩虹与女性幻梦[N];华夏时报;2012年
10 冯俊锋;蓉城又见装置艺术[N];四川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小鼎;嬗变的游戏—当代装置艺术的参与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宜宁;情感体验在装置艺术中的表达[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刘莲;互动装置艺术中的新媒介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王锐;装置艺术的实验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姜超迁;三首中国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5 韩成;现代城市装置艺术中的地域文化特色[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6 刘翔宇;浅析公共生活中的装置艺术[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乔嘉;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与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鹏;装置艺术表现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洁;装置艺术中的线条艺术表现手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崔惠惠;中国汉字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4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