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的诗学理念与诗歌译介——以该杂志刊载的彭斯诗歌译作为例
本文关键词:《学衡》的诗学理念与诗歌译介——以该杂志刊载的彭斯诗歌译作为例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衡》 学衡派 罗伯特·彭斯 诗歌译介 吴芳吉
【摘要】:《学衡》所刊载的彭斯译诗,充分体现了该杂志在学衡派诗学理念影响下形成的"似旧而新"的诗歌翻译风格。主要译者吴芳吉将自己对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体认贯穿于创作和翻译活动之中,以"旧体"兼容舶来的文本,他所译介的彭斯诗歌,体现了学衡派的诗学理念和文化立场。
[Abstract]:< > Xueheng published Burns's poetry translation, fully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poetics in the form of the magazine sent togeth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ike old and new" poetry translation style. The main translator Wu Fangji will ow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hat runs through the creation and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o the "old style" compatible with imported text and his translation of Burns's poetry, reflects the Xueheng School's poetic idea and cultural standpoi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学衡》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以吴宓、胡先殨、柳诒徵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作者群体。如刊物简章中所言,学衡派“无偏无党,不激不随”,成员的融入或淡出均相对随意,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但从杂志所刊载的诗作、译作及诗学研究论文来看,学衡派实际上已产生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兆武;也谈对《学衡》派的认识与评价[J];读书;1999年05期
2 季进;;重估《学衡》[J];美文;2006年01期
3 段怀清;《学衡》与东南大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韩晗;;上清旧文学之弊,下开新儒家之源——关于《学衡》杂志的再思考与再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程细权;;文化冲突中的“学衡”派[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李广琼;;精英定位与“新旧”文化融合理念——论《学衡》语体的文化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陈宝云;;《史地学报》及其群体与《学衡》之关系的探讨[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8 郑思;;《学衡》派的普遍主义失落[J];理论界;2010年10期
9 仝冠军;;《学衡》停印原因考[J];新文学史料;2013年01期
10 乐黛云;“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汤用彤与《学衡》杂志[J];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展;;文白与畛域——论《学衡》的基本文学观念[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季进;重估《学衡》[N];苏州日报;2006年
2 黄秀梅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学衡》杂志创刊始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林可济;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己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晗;《学衡》翻译文学选材研究(1922-1933)[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薛兆营;现代传媒与《学衡》的命运阐释[D];青岛大学;2009年
3 李晶;吴宓的文化观与创办《学衡》杂志[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晏洋;从传播学解读《新青年》[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0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3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