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8-01-16 12:18

  本文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 出处:《文学评论》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精神 空洞化 当代历史 艺术哲学 学术队伍 文化学研究 现代艺术 中国美学 中国传统政治 艺术精神


【摘要】:正20世纪初叶,美学这一学科经过王国维等一批先贤的提倡和推动,在中国逐步成为显学。此后,它在百余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多有消长沉浮,但繁荣、复兴和发展构成了一以贯之的主线。在这一进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在西方,自黑格尔以来被限定为"艺术哲学"的美学,因现代艺术对美的疏离而空洞化、边缘化。二是在东方,尤其是在东亚的中、日、韩等国,美学却保持着日益旺盛的发展态势,无论学术队伍的规模还是一般公
[Abstract]: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was advocated and promoted by Wang Guowei and other forefathers, and gradually became a prominent school in China. Since then, it has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but prosperity in more than 100 years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In this process, there are two problems that deserve attention: first, in the West, it has been limited to the aesthetics of "philosophy of art" since Hegel. Due to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ar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Second, in the East, especially in East Asia,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aesthetics has maintained an increasingly exuberant development trend,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the academic team or the general public.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华美学精神研究”(2015)的成果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叶,美学这一学科经过王国维等一批先贤的提倡和推动,在中国逐步成为显学。此后,它在百余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多有消长沉浮,但繁荣、复兴和发展构成了一以贯之的主线。在这一进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在西方,自黑格尔以来被限定为“艺术哲学”的美学,因现代艺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汀阳;;世界观是美学观点[J];文明;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成纪;;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J];文学评论;2016年03期

2 何其二;;榜样教育与榜样审美[J];黑河学刊;2011年05期

3 何其二;;审美视野下的榜样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J];求索;1996年06期

2 王新勇;动与静──世纪之交美学精神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朔方;美学精神:世纪末的承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吴功正;盛唐美学精神[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雷礼锡;;传统山水艺术的美学精神[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钱竞;老子学说与中国美学精神[J];河北学刊;1992年02期

7 管载麟;选择与超越──评潘知常著《中国美学精神》[J];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8 朱建良 ,张国安;艺术作为“体现”——试论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1期

9 姚春宏;;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J];时代漫游;2014年05期

10 胡芝风;;警惕戏曲“创新”的误区[J];当代戏剧;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风云;朱敏;;中国电影需要具有“和”的美学精神[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施旭升;;一阴一阳之谓道——论梅兰芳的美学精神[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仲呈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N];文汇报;2014年

2 庄贤;中国艺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N];河北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慧雯;电视视野中红舞美学精神的承传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丛玮;论生态电影之和谐重生美学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毅;地域文化与成都美学精神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33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33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