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体系的建构问题
本文选题:当代中国 切入点:艺术学理论 出处:《艺术百家》2016年04期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体系的学术建构目前并没有形成学科化、体系化的批评范式。现在,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还是在艺术风格论的分析模式上,这种模式的分析母题基本上都是"文学性的",像"思想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要建立属于艺术批评自身的美学范式,就要改变中国艺术批评文学性的分析模式,用艺术批评的美学概念去置换普遍使用的文学概念;同时改变艺术批评哲学化的表达方式,用一种诗意的、审美的表达方式去替换那种意念的、抽象的哲学表达方式;改变艺术批评从属于创作的附庸地位,确立艺术批评的独立存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学等量齐观的学科体系;改变艺术批评单向度的评价标准,整合对艺术作品的综合评价标准,建立一种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客观性、共同性的评价体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system has not formed a disciplinary and systematic criticism paradigm. Now, the main method of art criticism is the analysis mode of art style theory. The analysis motif of this mode is basically "literariness", such as "thought theme", "plo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analytical mode of literariness in Chinese art criticism, to replace the commonly used literary concepts with the aesthetic concepts of artistic criticism, and to change the way of expressing art criticism in a philosophical way, using a poetic one. Aesthetic expression to replace that kind of idealistic, abstract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to change the art criticism subordinate to the creation of the status of vassal, to establish the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artistic criticism value, To make it a discipline system equal to art theory and art history, to change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rt criticism in one direction, to integr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rt work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 common evalu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J];装饰;2002年04期
2 孙伟科;艺术批评漫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初枢昊;艺术批评的主观性与文本置换[J];美术研究;2003年01期
4 汪涤;交往与认同——当代艺术批评的意义[J];上海艺术家;2003年02期
5 陈璐;;艺术批评的尴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6 孙伟科;宋洁;;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7 袁善腊;;鲁虹艺术批评中的难解情结[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健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看法[J];艺术.生活;2008年03期
9 王一川;;艺术批评的素养论转向[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10 张维青;;艺术批评的引领意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林;;失语? 私语?——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失语的状况及私语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4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薛亚军;;无能的批评——对批评圈子化、资本介入与批评共谋的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6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缓;艺术批评:边界和规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蓝凡;艺术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N];文汇报;2008年
3 段君;艺术批评的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商报记者 刘洋;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创造[N];北京商报;2009年
5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6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祝如;艺术批评不是获利工具[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杨振宇;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N];美术报;2011年
9 刘淳;当今的艺术批评因何缺少质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杜大恺;艺术批评的失语[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2 董虹霞;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起源[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文捷;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商业化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雷坤宁;他者的视线[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3 周语眠;艾尔伯特·巴恩斯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吴双江;普利策新闻奖艺术批评奖作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震;多媒体语境的艺术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刘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的“私语批评”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7 李楠楠;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本体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洪潇亭;法国艺术展览与现代艺术批评的兴起[1850-1863][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9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曹倩;观看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6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66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