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表与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01:20

  本文选题:城市建设 + 表层现象 ; 参考:《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己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出现了空前的高潮,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北京、上海、珠海、威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城市在公共艺术的建设方面均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城市公共艺术表征反映城市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公共艺术的“表”与城市文化的“里”是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泛实践,我国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公共艺术的创作思想、创作经验和工艺材料的应用以及表现形式都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是,我国公共艺术在取得良好的公共艺术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商业利益、长官意志、艺术家公众意识缺乏、公共艺术品粗制滥造、公众对艺术的盲目与冲动等问题。因此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色彩应用反映了当代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与演变。 本文试图通过公共艺术的色彩表征这一显性因素为切入点来分析公共艺术与城市历史文化等隐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诊断城市色彩设计与公共艺术色彩的和谐性。主要依据色彩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理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城市环境色彩识别系统等理论基础,应用“望”(观察与调研)、“闻”(文献查找)、“问”(调查研究)、“切”(应用策略)的方法对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城市色彩规划特色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城市公共艺术色彩的色谱,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色彩学运用提出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城市色彩规划的基础上,以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著名城市的公共艺术色彩学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详实分析,并在对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表层的视觉特征分析深层次的文化变化与融合,探索当下我国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策略,为未来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urban construction has an unprecedented climax, public ar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environme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For example, Beijing, Shanghai, Zhuhai, Weihai, Guangzhou, Shenzhen, Dalian and other cit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Public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image and a concrete expression of city culture spirit.Th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public ar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ul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representation" of public art and the "inner" of urban culture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actors.Through the extensive practi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of public ar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continuous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the creative thought of public art,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ical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perfected.However, while the public art in our country obtains the good public art effec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mmercial interests, the will of the chief, the lack of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artists, the shoddy production of public works of art, the blindness and impulse of the public towards art and so on.Therefor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color application of modern urban public art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rt and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 by using the dominant factor of color representation of public ar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agnose the harmony between urban color design and public art color.I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lor psychology,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urban public art design, urban environment color recognition system, etc.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urban public art and urban color plann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Wang"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Wen" (literature search), "ques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ut" (application strategy).The chromatogram of urban public art color is further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urban public art design color theory.Based on the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urban public art color,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art color science in famous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public art color science and its main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deep cultural change and fusion through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layer.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public art color scienc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opinion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urban public art color science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063;J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文媚;西方古典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变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李春涛;刘鸣;;试论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南京紫湖溪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韩勇;城市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初探[J];安徽建筑;2001年05期

4 方松林;;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5 李春涛;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6 王立科;;地方材料在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7 杨成汉;张奕先;段渊古;;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孟家松;;浅析色彩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9 王虹;;马鞍山市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闫艺沥;马宝英;;论城市色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博燕;王峰;;浅析城市色彩规划中色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以山西临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熙;;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及多角度指向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艳莉;;青岛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初探[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贺碧欣;;心灵归属在乡村——万科良渚文化村组团建筑色彩应用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邓艳华;;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探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陆君;周建和;;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相关实施问题初探——以长沙市色彩规划管理实施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唐薇;陈明峰;唐坚;;地铁上盖附属物与城市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广州地铁为例[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婷婷;苏晓毅;;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误区述评[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迟;马娜娜;郑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沈阳市城市景观规划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红雨;蔡云楠;;广州市城市色彩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罗湘蓉;基于绿色交通构建低碳枢纽[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琛;天津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变异与承继[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戴明;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的历史变迁[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田隽;试论具有藏族特色色彩体系的建构问题[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申红田;基于涌现理论的高层建筑集群空间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臧慧;城市广场空间活力构成要素及设计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鹏;北京奥运场馆建筑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壮;未来都市建设对空间设计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娟娟;城市公园绿地布点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1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51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