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西方生态旅行:得与失——比较文学视野
本文选题:《道德经》 + 生态旅行 ; 参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恶化,发轫于西方的文学研究新范式——生态批评,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多元文化批评运动,跨文化生态重释经典也因此成其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中华文化经典《道德经》因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取向而成了西方生态学者热评的著作,他们从多角度对其进行生态阐释,发掘其生态内涵,借以绿化西方主流文化生态,进而消解其主导性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惯性。然而,在审查他们的研究后发现,他们对《道德经》的生态理解存在严重的偏颇,主要是由于他们站在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对《道德经》进行二元切割,偏重其生态维度,而淡化、甚至忽视其社会维度——社会公正,更未深究二者之间的复杂纠葛,从而导致对《道德经》的严重误读。为此,作为中国生态学者,我们应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生态整体的视野,全面准确地把握《道德经》的内涵,以构建兼容生态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可行性、可持续的道家生态伦理。
[Abstract]: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ecological criticism, a new paradigm of literary research in the West, has develop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criticism. Therefore,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of cross-cultural ec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Because of its strong naturalistic orientation, the classic of Chinese culture has become a popular work of western ecologists. They interpret it from many angles and explore its ecological connotation so as to afforest the mainstream western culture ecology.And then dispel its dominant human-centered thinking inertia.However, after reviewing their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ir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of Ethics is seriously biased,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in the position of ecocentrism, and they cut the Book of morality into two parts, focusing on its ecological dimension.But desalination, even ignore its social dimension-social justice, not to mention the complex dispute between the two, resulting in the serious misreading of "the Classic of morality".Therefore, as Chinese ecologists, we should stand on the position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lassic of morality" through the view of the whole ecology, so as to build the feasibility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ecological justice and social justice.Sustainable Taoist ecological ethic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娟;施雪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琛;;应然与实然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及启示[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徐鸿武;;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徐鸿武;;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6 罗文东;;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7 董建萍;;三大规律视角下的社会公正问题——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肖陆军;;论社会公正及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建磊;;民间视频推动社会公正的效度与限度分析——以近年多起网络事件为例的经验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喻泽丽;;构建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磨擦[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正连;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正[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泰州经济开发区 霍雨霞;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N];泰州日报;2007年
3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鹏昊;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4 新华社记者 夏文辉;让社会公正照亮全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任理轩;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N];人民日报;2011年
6 任理轩;认识到位 举措得力 形成合力[N];黄石日报;2011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吴忠民;社会公正是中共执政的重要价值观[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刘丽萍;提高社会公正度[N];学习时报;2012年
9 记者 王珏玢;还有多少“潜规则”在牺牲社会公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本报评论员 刘章西;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邬巧飞;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及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陈炜;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4 白石;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陆玉胜;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清;关于社会公正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陈新明;从实践生成论的角度透视我国当代社会公正[D];中南大学;2008年
3 周正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黄昌洪;论社会公正[D];武汉大学;2005年
5 包世琦;社会公正问题的听证制度视角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王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公正[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孔祥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晓禹;社会和谐视域中的社会公正[D];苏州大学;2008年
9 顾业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黄黎黎;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指导下的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0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6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