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和民国时期旅法学人对中国文学的译介
本文选题:晚清和民国时期 + 旅法学人 ; 参考:《法国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晚清和民国时期,旅法学人将大量古今中国文学作品译入法语,成为中国对外文学翻译传统的重要开创者,其中一些作品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较大影响。早期旅法学人通过法文著译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经验在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价值。
[Abstract]: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brigades translated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to French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ounde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ome of them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rench and even the whole western world. Valu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建国后三十年小说英译研究;项目批准号:12BYY026
【分类号】:I046;H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全球性”境遇中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取向[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3 贾振勇;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税海模;21世纪中国文学展望三题[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贾文毓;稳定数与中国文学[J];华夏文化;2001年02期
6 吴义勤;多元化、边缘化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迷失[J];南方文坛;2001年04期
7 李朝先;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视角——读《表现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天府新论;2001年03期
8 何绵山;试论《中国文学》教学课件的设计与稿本编写[J];天津电大学报;2001年02期
9 杨政;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学的负面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辽;模式化: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阴影[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国;;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症候分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永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刘勇;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节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栾梅健;;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佟宇;;从“反现代的现代性”到“文学中的历史”——评李杨新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葛红兵;;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西方化与世界化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王飚;;传教士文化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变革的起步[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惊鸿;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N];文艺报;2003年
2 韩晓玲;《中国文学编年史》问世[N];湖北日报;2006年
3 记者 马璇;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讲[N];深圳特区报;2008年
4 铁凝;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洪柏;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今日的中国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梁海;展现中国文学新气象[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田小满;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健;传播出去的中国文学已非原初[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刘勇 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N];文艺报;2011年
10 曹木静;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的声音[N];中国质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毅然;五四-1930年代中国文学人性探论[D];复旦大学;2000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平;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6 陈桃霞;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南洋书写[D];武汉大学;2013年
7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启波;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对欧洲的接纳与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文文;《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徐巧灵;从改写理论看杨宪益与《中国文学》杂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艳丽;中国文学中的怨恨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石峰;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强;返回“中国”:“体用”思维与“中国文学”发现自身的方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永前;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D];兰州大学;2006年
8 林婷;论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生存背景[D];青岛大学;2004年
9 廖哲平;论21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狼”形象[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严慧;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2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