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智慧视野下翻译文学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00:16
本文选题:诗性智慧 + 翻译文学 ; 参考:《江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文学翻译向来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西方阐释学哲学思潮的影响下,文学翻译的性质得到了重新界定。在对译者和译作二者关系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讨的同时,翻译文学的身份与价值地位也因此得到关注。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途径与手段。一部文学作品经过译者翻译后,拥有了外来的“魂”和译入语国的“形”,具有了区别于原作的“新生命”而加入到译入语文学的大家庭中。本文将结合叶君健先生对翻译文学所提出的“精品”说,对宽泛意义上的翻译文学的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翻译文学有着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且处于一种不断建构的相对稳定体系之中,并成为文学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影响并推动着本国文学的发展。由此可见,译者的主体性介入及其诗性智慧贡献作用对优秀翻译作品的建构作用是不可忽视。 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唯一能动性生命因素---主体性及其诗性智慧,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认可。我国的传统译论常将文学翻译简单的看作文字和符号的转换,时常把译者放在从属地位,甚至被冠以“仆人”“传声筒”“影子”等称呼,其在翻译过程的再创造性经常被忽视或弱化。随着近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主体性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对其的阐释多从语文学或是语言学范式,本文综合了中西方对于“诗性智慧”的阐释和理解,从这个新视角来阐释译者在翻译文学形成的中主体性及其诗性智慧,进而分析其对翻译文学的积极建构作用。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其主体性彰显就是其诗性智慧流露和发挥,而译者自身的诗性智慧也就是其主体性的源泉。换而言之,译者的诗性智慧就是译者诗性认识在翻译过程中主体的张扬和再现,包括译者对文本的诗性认识和对译作的诗性再现。因此翻译文学文本就承载了本国和译语国双重文化价值观特质,译者诗性智慧就是这种特质的重要能动建构因素。 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对诗性智慧的视野内的译者主体性和翻译文学的建构过程提供了学理的支持,说明译者诗性智慧对翻译文学生成过程的介入性作用和贡献。翻译文学的形成和确立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认识样式本体论的追寻、主体性的彰显和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兼收并蓄的动态与历史过程。 本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介绍,主要着眼于和本文相关的研究背景、目的、动机、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的论述。第二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翻译文学、译者主体性以及诗性智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接下来的第三章阐述了国内翻译文学的范畴。比如翻译文学的地位,归属特点以及意义等。在前面几张论述的基础之上,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对一些相关的翻译理论,如西方的文化转向,目的论等以及中国的“信达雅”“形似、神似”“化境”等做了简要概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第五章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内外构建因素,从译者本身的翻译态度,翻译能力等内部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来说明在诗性智慧视野下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构建以及展现。最后一章结论部分,从本文研究的新发现,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做以了总结。
[Abstract]:Literary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and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been redefi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modern western herbalism .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s a way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 Th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h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rtistic value and spiritual value , and is a special part of literary system , which influenc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iterature .
As the only active factor in translation , the translator ' s subjectivity and its poetic wisdom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and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
The philosophical outlook of Chinese " nature and man in one " provides academic support to the translator ' s subjectiv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view of poetic wisdom .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pursuit of the style ontology , the display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dynamic and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the local culture .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
In chapter 1 , the autho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 the purpose , the motivation , the metho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 the translator ' s subjectivity and the poetic wisdom .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0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2 桑大鹏;解读诗性智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刘渊,邱紫华;维柯“诗性思维”的美学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许渊冲;译文能否胜过原文?[J];教学研究;1982年02期
5 刘士林;在中国语境中阐释诗性智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许渊冲;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外语学刊;1983年04期
7 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8 段峰;;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9 包通法;;论汉典籍哲学形态身份标识的跨文化传输[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10 肖红,许钧;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9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9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