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爱、痛感与乐感

发布时间:2018-05-16 19:15

  本文选题:古典艺术 + 基督教艺术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03期


【摘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对爱的艺术表达存在极大差异。在古典艺术中,肯定古典艺术的美,但是关注更为普遍和广泛的真实,渲染出不同程度的痛感,新柏拉图主义更是强调艺术形象在何种程度上折射出灵魂的痛苦。在基督教艺术中,爱、痛感,在强烈的感性形象中保持着崇高情怀,是基督教对源自希腊文化的西方艺术传统的极大丰富。缘心感物,则是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最重要的命题。在心与物的对流中产生意象的恍惚,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活动,体现出乐感气息。中西方艺术的表现性因素及其精神依据各有特色,而真正的可比之处在于谁能否跟随时代的进程转化出新的、富于生命的形式。
[Abstract]: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love. In classical art, the beauty of classical art is affirmed, bu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ore universal and widespread truth, and the feeling of pain is rendered to different degrees. Neo-Platonism emphasizes the extent to which artistic images reflect the suffering of the soul. In Christian art, love, pain and sublime feelings remain in the strong perceptual image, which is a great enrichment of the western art tradition originated from Greek cultu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pos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rt and aesthetics. The trance of image in the convection of mind and object is essentially a kind of aesthetic activity aiming at pleasure, which embodies the sense of music. The expressive factors and their spiritual ba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real comparison lies in who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f the times to transform into new, life-rich form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2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当前中国美术创作重大问题研究(16AF005)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丕宇;;象征观:基督教艺术观的必然选择[J];齐鲁艺苑;2005年04期

2 李荣启;艺术史上的奇葩──基督教艺术巡礼[J];理论与创作;1994年05期

3 小羽;基督教艺术中圣母的服饰[J];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03期

4 曹铁铮;;走下神坛的圣母——谈基督教艺术作品中圣母形象的审美演变[J];世界宗教文化;2008年01期

5 赵勇;;神性的阐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观念与图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4期

6 Werner Busch;黑亮;;全欧视角下的启蒙的艺术[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10期

7 马月兰;;文艺复兴前后大卫艺术形象的变迁[J];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恩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艺术中的宗教元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蓓思;十字架图形的形式语言与意义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2 韩勇;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形式语言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898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98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