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以寒山诗《书判全非弱》为例
本文选题:寒山诗 + 日本传播渠道 ; 参考:《国际汉学》2016年01期
【摘要】:英语世界对寒山诗的很多误读都产生于日本这一传播渠道。日本中世僧人同时也是文人们对于寒山诗的注解、近代汉文的日文训读、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等,都是这些误读产生的渊源所在。日本对寒山诗的这种独特解读方式,经过英文翻译传播到了西方英语世界,从而影响了西方读者对寒山诗的解读和对寒山身份的认识。
[Abstract]:Many misunderstandings of Cold Mountain Poems in the English world are caused by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Japan. The Japanese monks and monks are also the annotations of the poems by the literati, the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psychology of Japan, which are the origins of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has spread to the Western English world, thus affecting the Western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Hanshan's poem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an Shan's ident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6;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寒山子;;寒山诗六首[J];五台山研究;1989年02期
2 寒山子;;寒山诗[J];五台山研究;1993年02期
3 ;寒山诗与“寒山热”简介[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4 沈裕;;寒山诗重言词研究[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年06期
5 桑宝靖;名利荣华泥弹丸──介绍一首寒山诗[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4期
6 金英镇;论寒山诗对韩国禅师与文人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2年04期
7 李钟美;从历代目录看《寒山诗》的流传[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3期
8 胡安江;;绝妙寒山道——寒山诗在法国的传布与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9 胡遂;欧阳慧娟;;论寒山诗歌中的宗教与文化精神[J];求索;2007年05期
10 区抴;胡安江;;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时进;;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何善蒙;人问寒山路 寒山路不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崔小敬;寒山:亚美三大文化圈中的不同接受与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寅;你们对我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中国感兴趣[N];南方周末;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春;寒山诗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阳光;接受美学视阈下寒山诗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韩小静;寒山诗英译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赖绍梅;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论加里·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锋兵;寒山诗在美国的被接受与被误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鲁南;寒山诗中的自然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钰;从改写理论看斯奈德寒山诗英译的经典化[D];延安大学;2013年
9 张广龙;寒山诗在美国[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红蕾;寒山热与英译寒山诗的解构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9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