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之间——司徒安的启示
本文选题:中国美术馆 + 肖像雕塑 ; 参考:《美术观察》2017年04期
【摘要】:正在中国美术馆的后院园地,一座巨大的莎士比亚胸像(铸铜,860×300×500厘米,2008年)静静坐落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边。这是曾担任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的著名艺术家司徒安(Anthony Stones,1934—2016)的作品。他是西方古典雕塑的传承者,而从那似乎泥土尚未干透的颤动着的塑造手法中,我们即刻感到他实在是罗丹以来的印象主义和浪漫派的注重表现的艺术家——难怪他自己说,“我是为粘土而生。”这
[Abstract]:In the backyard garden of the China Art Museum, a giant statue of Shakespeare (860 x 300 x 500 cm of cast copper, 2008) sits quietly beside the sunlit sycamore tree. This is a famous artist, Anthony Stoneser, who was chairman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Portrait sculptors (1934-2016). He was the inheritor of the classical Western sculpture, and from that quivering technique of molding that seemed to have not yet dried out the soil, we immediately felt that he was the impressionist and romantic expressionist artist of Rodin's time-no wonder he said himself. "I was born for clay." this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延声;;十年一梦 再铸国魂——从“正气篇人物画”到“魂系山河画卷”[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梅村;;穆青摄影的审美观——《穆青摄影展》给我们的启示[A];高扬邓小平理论旗帜——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宋智利[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4 ;包景海[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美术馆:更“国家”更“国际”[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黄振伟;中国美术馆变脸背后[N];财经时报;2006年
3 美周刊;中国美术馆颁发2006年度新闻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朱亮亮邋谢康利;中国美术馆:让艺术走近大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记者 曾衡林;“美术湘军”将整体亮相中国美术馆[N];湖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永安;中国美术馆捐赠大展凸显公共价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严长元;中国美术馆迎来“免费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记者 谌强;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N];光明日报;2011年
9 董维嘉 张小娟;中国美术馆“备战”免费开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田泳;中国美术馆步入“免费时代”[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荣义;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张英剑;个案研究—中国美术馆收藏与管理[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黄碧赫;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前卫艺术(1979-1993)[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文娟;中国美术馆陈列与展览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4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99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