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

发布时间:2018-06-19 08:17

  本文选题:当代艺术 + 符号 ; 参考:《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关于中国美术摆脱困境的取道方式,鲁迅先生曾有过高明的见地:“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前者可称之为“借石攻玉”,后者可称之为“借古开今”。在前辈大师所开创的革命中,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取道于“借石攻玉”,终归中西融合;齐白石、张大千等人则取道于“借古开今”,终归古今通变。两路完成同一个使命:中国传统美术的蜕变。蜕变即革命、即发现、即生命运动的过程。在新时期,“新潮美术”等侧重于“借石攻玉”,而同时崛起的“民间风”等则侧重于“借古开今”。在当代,中国传统符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重视,当代艺术家在转换传统符号和自己的观念一致上更加成熟,很多艺术家因此而获得成功。 本文分为三章来论述在当代艺术中运用与演绎中国传统符号的事例,为了清楚地阐明运用和演绎传统符号不仅是对传统的直接运用,而是从传统的内涵出发。所以我首先把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都做了阐释,然后用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来阐明本文的主旨: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当代艺术在目前语境下的含义和符号的起源与含义;第二章论述了传统符号的民族性、传统符号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符号表现的多样性;第三章从运用和演绎传统符号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解读传统符号的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On the way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Chinese art, Mr. Lu Xun had a brilliant insight: "adopt foreign good rules and give play to them, so that our works will become fuller and a way to go; take China's heritage and integrate new opportunities." So that the future works is a unique way, "the former can be called" stone attack jade ", the latter can be called" borrow the ancient open the present. " In the revolution pioneered by the predecessors, Lin Fengmian, Xu Beihong and others adopted the way of "attacking jade by stone", which eventually merged with China and the West; Qi Baishi, Zhang Daqian and others took the path of "opening up today through ancient times", which was eventually changed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wo ways to complete the same miss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Transformation is revolution, namely discovery, the process of life movement. In the new period, the new fashion art focuses on "borrowing stone to attack jade", while the rising "folk style" focuses on "borrowing ancient times to open the presen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artists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symbols, and the contemporary artists are more mature in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symbols and their own ideas, and many artists have been successful as a resul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and ded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ymbols in contemporary art. In order to clarify clearly that the use and deduction of traditional symbols is not only the direct use of the tradition, but also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 So I first explain the concepts involved in the title, and then use several representative artists and their works to illustrat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the use and deduction of traditional symbol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present context and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symbol,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ation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he third chapter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ditional symbols in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use and deduction of some representative artists and their work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丰;任建军;;中国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一个现实的文化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赵明楠;;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关系——以民间美术的传统文化意蕴为例[J];西北美术;2010年02期

3 蒋翠;;传统文化赋予当代艺术新的价值浅谈[J];美与时代(中);2010年04期

4 邓妍;;艺术,以墙的名义[J];视野;2006年17期

5 陈晓敏;;消费文化下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精神缺失——以中国当代先锋艺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汉唐;;体制内外:西安当代艺术生态考[J];美苑;2010年01期

7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本土元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8 严茅;;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7年05期

9 邱振中;观察家[J];美术观察;1999年07期

10 王腾影;;谈当代艺术的现状[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张玉龙;;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佐斌;朱小芳;;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朱小芳;佐斌;;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婷;当代艺术加速度[N];浙江日报;2010年

2 高鸿;不能一棍子打死当代艺术[N];美术报;2009年

3 丁国旗;当代艺术:尴尬的处境与暧昧的反抗[N];文艺报;2009年

4 云菲 张亚萌;在探索创新中写就当代艺术的新章节[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朱其;当代艺术,暴跌的不只是价格[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国斌;谭国斌:斥资千万推广当代艺术[N];湖南日报;2011年

7 台湾美术馆策展人 潘显仁;台湾当代艺术征候[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亮;当代艺术离宝鸡有多远?[N];宝鸡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甄澄 通讯员 王丽亚;“走出去” 路很长[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尤伦斯清仓:当代艺术购藏是否会陷入“囚徒困境”[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天羽;北京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7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前;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邢媛媛;新的视觉经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静;析当代中国油画语言的“意象化”[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杞峰;前卫时装设计之当代艺术性[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5 王颖娟;图谋之后[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安s,

本文编号:2039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39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