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冰心诗歌翻译的风格及成因

发布时间:2018-06-19 11:39

  本文选题:冰心 + 诗歌翻译 ; 参考:《中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兼翻译家。她在翻译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她翻译泰戈尔和纪伯伦的诗歌一直都被视为经典。阅读她的诗歌翻译,发现她所采用的翻译技巧抑或是翻译策略都不能简单地用归化和异化,或“信、达、雅”等词来概括,她翻译的诗歌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原作风格、译者主体性和翻译规范对诗歌翻译风格的影响。再从冰心翻译的大量诗歌作品中总结和概括了她诗歌翻译的独特风格:简洁朴素、温婉柔顺和敏锐深邃,并从她的译作《吉檀迦利》、《园丁集》、《先知》、《沙与沫》中引用例证予以分析和说明。这种风格的形成必定有其特定的过程和条件,因此,第三部分主要从冰心对文本的选择、冰心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尤其是她的创作风格反过来对她的翻译风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冰心当时所处时代的翻译规范等具体方面来阐释:怎样在这些因素的彼此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冰心的这种独特的诗歌翻译风格。因此笔者参照阐释学和影响研究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此进行研究,以揭示这种风格的形成过程,以求进一步阐明她翻译的诗歌独特艺术魅力。
[Abstract]:Bing Xin is a famous writer and translato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er achievements in translation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her translation of Tagore and Gibberen's poems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classic. After reading her poetry translation, it is found that neither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nor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by her can be summed up simply by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or by the words "Xin, Da, Ya", etc. Her translated poems have distinctive style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original style,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and translation norms on poetry translation style. The unique style of her poetry translation is summariz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oetry works translated by Bing Xin: simple and simple, gentle and soft, keen and profound. Examples are cited from her translations of Gitangari, gardeners, Prophet, Sand and foam for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style must have its specific process and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third part mainly from Bing Xin's choice of the text, Bing Xin's uniqu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In particular, her writing style, in turn, played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her translation style,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norms of the time in which Bing Xin lived: how to act on each other under these factors, Finally, Bing Xin's unique style of poetry translation was formed. Therefore,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of th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ermeneutics and influence studi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is style an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her translated poetry.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046;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报刊诗歌诗论选目[J];诗选刊;2011年07期

2 杨昌江;;“非儿童本位的”优秀儿童文学——谈冰心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张清;张美伦;;论诗歌意象美翻译的等值投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4 贾孟影;;冰心·吴文藻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J];八小时以外;2011年07期

5 李悦;;徐志摩诗作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6 陈剑;崔华勇;;“诗歌翻译”中的“争论问题”及方法新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左景丽;;《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9 张翼;;女性意识的中国改造——《两个家庭》中冰心女性意识浅析[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10 邢元平;;衔接和连贯理论与诗歌翻译——以许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富;;冰心与基督教——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童晶晶;贾鑫鑫;;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访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玉壶贮冰心》——献给第五届欧亚化学大会[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7 汪雨涛;;“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刘金龙;刘晓民;;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林佩璇;;从冰心、泰戈尔的主体经验看翻译中积极接受的重要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明江;哈森诗歌翻译作品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9年

2 海梦;夏日售“冰心”狂赚情感钱[N];就业时报;2009年

3 记者 高建进;“冰心研究”渐热海外[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滢莹;今天,我们如何纪念冰心?[N];文学报;2010年

5 幼润;冰心研究会举行第四届换届大会[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立元;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崔庆蕾;有了爱就有了一切[N];文艺报;2011年

8 李辉;还原晚年冰心[N];文艺报;2011年

9 刘屏;冰心和她的“财宝”[N];文艺报;2011年

10 柳哲;一片冰心在玉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2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吴,

本文编号:2039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39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