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自治机制——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春节“扮玩”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0 17:07

  本文选题:三德范 + 春节 ; 参考:《民俗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三德范村的乡民艺术表演及其所交织的自治机制说明,民间自治不仅没有成为现代化的障碍或随着社会变革而消失,反而以互补互益的姿态成为新时期建构国家和地方关系最可借用的传统资源。从民俗学本位出发,将对民间自治传统的理解纳入到对村落社会及其运作机制的观察,不仅可以为研究中国乡土社会提供广阔的视角,而且会更加贴近不断变革的中国农村,并进而做出更为真实的文化解读。
[Abstract]: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villagers in Sandefan Village and its intertwined autonomous mechanism show that folk autonomy has not only not become an obstacle to modernization or disappeared with social change, On the contrary,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attitude has become the most borrowed traditional resou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nd local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 of folk autonomy is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illage society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a broad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but also be closer to the changing Chinese countryside. And then make a more real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齐鲁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世瑜;李松;刘铁梁;;“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J];民俗研究;2016年06期

2 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民俗研究;2016年06期

3 张士闪;;眼光向下: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J];民族艺术;2015年01期

4 刘铁梁;;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J];民族艺术;2006年01期

5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何泽中;村民自治概念辨析[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历丽;;陕西布艺的民俗意义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5期

2 林继富;;民俗学如何做到“顶天立地”:2016年中国民俗学[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02期

3 袁宙飞;;清代民间年画慈孝图像的功用价值探赜[J];民俗研究;2017年03期

4 韦宝畏;段惠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策略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年04期

5 朱振华;;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自治机制——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春节“扮玩”为例[J];民俗研究;2017年02期

6 王彦龙;;乡民艺术的历史记忆与宗教呈现——基于甘肃临潭太平社火的田野调查[J];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01期

7 李海云;;孙膑崇拜的正统化脉络与地方化过程——以山东潍北地区瓦城大庙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张士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J];思想战线;2017年01期

9 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民俗研究;2016年06期

10 查汪宏;;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影响[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瑜;;二元的晋祠:礼与俗的分合[J];民俗研究;2015年04期

2 邵凤丽;;话说礼俗[J];百科知识;2014年18期

3 刘志琴;;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4 彭牧;;同异之间:礼与仪式[J];民俗研究;2014年03期

5 耿波;;礼俗互动传统中的徐复观农本政治观[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6 迟燕琼;;民俗学视野中的族群艺术传承研究综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中国艺术学大系》总序[J];文艺研究;2011年06期

8 张士闪;;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9 冯建民;;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礼俗的影响及启示[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子今;;中国古代惩治盗墓行为的礼俗传统和法律制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李善峰;20世纪的中国村落研究——一个以著作为线索的讨论?[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3 刘铁梁;;劳作模式与村落认同——以北京房山农村为案例[J];民俗研究;2013年03期

4 麻国庆;“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5 刘明基;;中国徽州的古民宅和村落——兼与安东地区的比较[J];徽学;2006年00期

6 罗承松;;社会变迁中的拉祜族村落民俗[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7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空间结构初探——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8 李培林;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9 劳格文;王振忠;;传统徽州村落社会的日常生活[J];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03期

10 黄涛;;村落乳名称谓的文化功能[J];民间文化;2000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修金;虞重干;;文化视野中村落体育的嬗变与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刘大可;;论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闪兰靖;;民族村落的文化传统与礼仪重建[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4 杨华;;宗族性村落妇女的“历史感”与“当地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乐梅;;淀乡的村落关系、民间互助与小额信贷尝试[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8 张现洪;;村落共同体的解体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以四川万兴乡斑竹村为案例[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9 黄锐;;如何理解中国村落——以村落为中心的社区研究及其问题[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杨文文;;现代村落社会中艺术传统的形成与变迁——以兖州花棍舞为个案[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建构视角下的村落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樊平;兼顾农户发展和村落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陈沛照;村落民族教育的困境与反思[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刘大可;村落纷争处理中的野蛮方式[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不是城市化的开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钱丽;让民族村落再次焕发生机[N];贵阳日报;2009年

7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村际、族际纷争处理[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115项成果结项 36项成果存在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杨华;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6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严俊杰;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元阳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型村落控制性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关格格;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柴斌;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青海省兔尔干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婧;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韩洁;村落关系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6 孙晓曦;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肌理演化及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甘金凤;集体仪式与村落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素珍;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新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方赞山;海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布局[D];海南大学;2016年

10 郑湘凌;基于宗祠文化的美丽乡村村落格局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5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45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