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模式——以《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29 06:13

  本文选题:中国文学 + 对外译介 ; 参考:《大连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摘要】:本文从理论创新、模式运行、研究方法和指导意义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充分肯定了作者引入传播学理论对译介模式进行整合的全新探索,并结合莫言作品英译的个案对"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力求证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莫言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使该书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study of the Mode of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from four aspec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mode oper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ully affirming the author's new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the translation model with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Mo Yan'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author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five aspects, namely,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the content of translation, the channel of translation, the audienc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Mo Yan pattern, so as to make the book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to go out.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分类号】:I046;H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赵丹;;试论中国文学翻译整体弱化的深层原因[J];中州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0年01期

4 钱仓水;;当今中国文学分类一瞥[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菲力;《中国文学在法国》[J];文艺研究;1991年02期

6 ;中国文学:千年之末的反思与展望[J];戏剧文学;1993年11期

7 孙长军;论世纪末中国文学的感性沉迷与理性缺失[J];中州学刊;1997年S1期

8 J.巴门,小琬;尚未步入正轨的中国文学——漫谈研究中国文学的论著[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9期

9 程金城;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J];社科纵横;1997年03期

10 殷国明;;文化情结: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J];上海文学;199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晔;;国家翻译政策与文学外译的关系——以《中国文学》(1951-2000)为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杨全红;;国家译介,吾道不孤——中国文学“走出去”思考之一[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许磊;;“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文学译介的文化社会学思考[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雨;浅议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N];文艺报;2001年

2 刘全国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秉持文化伦理 外译中国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晓晨;让优秀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N];文艺报;2012年

4 美国圣母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 葛浩文(Howard Goldbiatt);从翻译视角看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耿强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对外译介重在有效接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岳巍;马悦然:中国文学需要更好的翻译[N];华夏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玉梅;中国书如何打破英美出版“天花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高方;“中国文学有着宿命般的边缘性”[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清华大学 王宁;转变翻译方向,,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祝一舒;翻译场中的出版者—毕基耶出版社与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D];南京大学;2013年

2 盛丽;从文化预设角度看中国文学翻译[D];重庆大学;2006年

3 程瑞;上帝缺席的审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1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81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