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以《围城》为例
本文选题:《围城》 + 隐喻翻译 ; 参考:《语文建设》2017年17期
【摘要】:正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锺书先生运用了他独特的隐喻手法,其中包含了钱先生的人生智慧、生活体悟和人生哲理等。但是对于《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如果只是直译,难免会造成外国读者对于书中内容不理解的现象,无论对于小说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种损失。笔者从关联理论角度,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深入分析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最早来自《关联:交际与认知》,这部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这个概念。关联
[Abstract]:In the novel "besieged City", Qian Zhongshu uses his unique metaphor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his wisdom in lif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philosophy of life.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besieged City, if only literal translation,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foreign readers do not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whether for the novel author or reader is a lo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he author takes the metaphor in besieged citi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First, relevance Theory originated from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in which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relevance Theory. Correl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君伟;;她是个人物——说说《围城》中的汪太太[J];名作欣赏;2005年23期
2 孙芳;;《围城》的俄译本片段赏析[J];俄语学习;2007年01期
3 张文婧;董霞;;《围城》幽默语言艺术小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J];文学教育(下);2012年05期
5 姚敏敏;;谈谈《围城》中关于生活的哲理性[J];文学教育(中);2013年08期
6 韩梦怡;;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试析《围城》中隐喻的德译[J];语言与翻译;2013年03期
7 许洁;;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爱情隐喻剖析——以《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11期
8 彭加瑾;;《围城》的魅力[J];当代电视;1991年01期
9 萧乾;;电视剧《围城》的启示[J];电影艺术;1991年06期
10 雷家仲;;人生永远是进取——对一种《围城》理论的思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程致中;;《围城》主题新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马钧;;《围城》人物命名漫笔[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志明;周X;;《围城》与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吴昌红;;一座精神堡垒 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止庵;重温《围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止庵;回到《围城》[N];华夏时报;2002年
3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杨绛;写在《围城》汉英对照本之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记者 邓丹;有人出书破解《围城》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秋禾;愤世恨人读《围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甘谷县西坪初级中学 王玉平;从《围城》看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反规范[N];天水日报;2007年
8 何晶;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6年
9 李昕晖;红色记忆 恢弘巨制[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云;《围城》中人物隐喻英译过程的跨空间映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陈蓓洁;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围城》中新奇隐喻认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彩云;《围城》陌生化手法的等效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阿依努尔·塞都;《围城》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及翻译策略[D];新疆大学;2015年
5 孙秀娟;《围城》组合变异修辞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徐杨;从和谐管理视角析《围城》中的冲突性话语[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何冰冰;《围城》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演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8 杨丽亚;虚实的交织与转换:《围城》的教育世界[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思源;翻译美学视角下《围城》英译的审美再现[D];西北大学;2016年
10 李明星;基于贝尔曼分析框架的《围城》英译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8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