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本雅明“手工复制时代”的誊写美学

发布时间:2018-07-03 02:58

  本文选题:本雅明 + 手工复制 ; 参考:《文学评论》2017年04期


【摘要】:本雅明"手工复制时代"的誊写美学,可视为其"机械复制"美学思想的重要补充。本文将他在《单向街》中关于誊写的美学阐释,放在"手工复制时代"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围绕文字的复制与艺术作品的复制之间的差异,及文字的手工复制与文字的机械复制的分歧问题,勾连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评安雅·门德尔松与格奥尔格·门德尔松〈笔迹中的人〉》,分别从誊写与阅读、誊写与讲故事、誊写与印刷三个角度进行细读与分析,揭示出誊写作为"文学文化"重要保证的笔迹学内涵,以及誊写美学在数字复制时代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transcription aesthetics of Benjamin's "handmade copy era" can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his aesthetic thought of "mechanical replication". In this paper, his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 One-way Street is pu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era of manual reprodu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production of word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works of art is discuss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nual and mechanical copying of text, Benjamin's works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lication. "storytellers". "on several motifs of Baudelaire." Anya Mendelssohn and Georg Mendelssohn <. People in handwriting >, transcribed and rea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reading and telling stories, transcribing and printing,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andwriting connotation of transcribing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th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of transcription aesthetics in the era of digital re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M61152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项目编号:16ZDA19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欧美左翼文论中的中国问题”(项目编号:15AZW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定家;;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J];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09期

2 曾军;;媒介形态变化与当代视觉文化的认知测绘[J];文化研究;2016年02期

3 约斯·德·穆尔;吕和应;;数字化操控时代的艺术作品[J];学术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欣;;本雅明“手工复制时代”的誊写美学[J];文学评论;2017年04期

2 冯宗泽;;虚与实的光影尝试——浅谈虚拟现实电影的观赏特性[J];当代电影;2016年12期

3 韩模永;;“光韵的回归”——论超文本文学的数据库结构及美学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4 张健;张海瑜;;新媒体艺术对当代标志设计的影响[J];创意与设计;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军;;本雅明视觉思想辨正[J];学术界;2013年02期

2 曾军;;有限包容及其问题——“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J];文艺争鸣;2011年03期

3 曾军;陈瑜;;传媒时代的学术生产——“读图时代”批判[J];探索与争鸣;2008年03期

4 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睢园竹;技术时代的艺术处境——本雅明与艺术现代性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2 罗如春;灵韵脉脉尽氤氲——论本雅明的“灵韵”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研究生论丛);2003年S1期

3 赵勇;于闽梅;;笔谈:特定历史境遇中的本雅明[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4 李云刚;;整合还是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之争[J];求索;2007年03期

5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6 刘宗迪;;汉娜·阿伦特的《启迪:本雅明文选》[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7 徐德林;;介质:本雅明抑或其笔下的城市?[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2期

8 关飞;;《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5期

9 徐勇;王冰冰;;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10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历史“追忆”概念及现代价值[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谭小歌;抗拒机械[N];光明日报;2009年

2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辉;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D];青岛大学;2010年

2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范英豪;论本雅明的赎救美学[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杜晓娟;论本雅明的文艺批评思想[D];新疆大学;2003年

5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7 姚云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瑞新;论本雅明艺术救赎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亮亮;本雅明文艺生产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庄伟伟;论本雅明的文学实践观[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92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92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