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2 17:04
【摘要】: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死后被尊为“民族魂”,夏目漱石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他们的作品都以思想性见长,紧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人性,他们都在各自民族的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叙事艺术特色的对比分析、典型人物的比较对照、具体文本的对应解构、作家文化观的同异比较四个角度展开论述,力图找到两位作家的作品在创作手法、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相同和异趣之处。文章还深入分析了这两位东方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追求和批判、反思意识,揭示了他们对各自国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深刻认识,以及对各自国家的国民性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夏目漱石和鲁迅叙事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由于两者文化传统、艺术个性的不同,所以他们作品的叙事结构就表现出一种异质性。 第二部分论述了他们笔下个性纷呈的人物,笔者主要比较了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女性形象,虽然这些人物形象都体现出两位作家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但是鲁迅和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所表现的知识分子价值观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个性的完善,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更多的是投身时代洪流。 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鲁迅的《野草》和夏目漱石的《梦十夜》,探寻两位文学大师对梦境描写的同与异。 第四部分论述了两位文学大师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样是对待西方文化,夏目漱石更多地体现了绝望的态度,而鲁迅对西方文化和“西学东渐”采取了一种既吸收又批判的态度,这就是具有中国色彩的“拿来主义”。
[Abstract]:Lu Xun is a pea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After his death, he is regarded as the "national soul", and Natsumi Shu-shih is called the "national writer" in Japan. Their works are ideological, grasp the pulse of the times, dig deeply into human nature, they all play the role of "night-watchme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on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from four angl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arrative art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of typical characters, de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texts, and comparison of writers' cultural view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e works of the two writers. Theme selection, character shap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interests. The article also deeply analyzes the common personality pursuit and criticism of these two oriental intellectuals, reflects on their consciousness, and reveals their deep concern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And the ruthless exposure and strong criticism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 narration of Natsumi and Lu Xu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rtistic personality. So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ir works shows a heterogenei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s in their works. The author mainly compares the intellectual images and the female images of Lu Xun and Natsumi Shu-shih. Although these characters reflect the deep humanitarian concern of the two writers and their sympathy for the lower class,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 values embodied in the images of Lu Xun and Natsumi Shu-shih. The intellectuals in Natsuke's works pursue the perfection of personality, while the intellectuals in Lu Xun's works are more devoted to the tide of the times.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Lu Xun's Wild Grass and Natalie Shu-shih 's Dream Ten Night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iterary masters' description of dream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ural views of the two masters of literature, the same is 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culture, Natsumi Shu-shih more embodies the attitude of despair. Lu Xun adopted a kind of attitude of both absorbing and criticizing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106.4;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亮;鲁迅与夏目漱石[J];日语知识;2002年10期

2 陈占彪;;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J];日本研究;2006年03期

3 邓传俊;;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4 吴小美;肖同庆;;人的期待与探寻 梦的失落与执着——鲁迅与夏目漱石散文诗的比较研究[J];文学评论;1991年06期

5 杨明;;跨越国界的精神链接——试论鲁迅的《阿Q正传》与夏目漱石的《哥儿》[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占彪;陈占宏;;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南都学坛;2005年06期

7 孙放远;宋昕;;变革时代的“实干”品格与“道德”追求——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理想人物形象的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韩贞全;漱石和鲁迅——产生了文学家的屈辱体验[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9 王海;鲁迅和夏目漱石[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2年04期

10 藤井省三 ,马蹄疾 ,于天池;鲁迅心目中的夏目漱石[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迅与烟[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轶;;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5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卓恺返;;鲁迅的历史教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谢清风;;鲁迅审稿思想浅探[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挺;;苏南新四军的鲁迅文艺社[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10 王惠敏;;鲁迅生平陈列的设计特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涌豪;日常的鲁迅[N];文汇报;2002年

2 何满子;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董阳;《鲁迅的艺术世界》看到不同的鲁迅[N];西部时报;2009年

4 奉少廷;先生不厌百回读[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N];文艺报;2011年

6 父舟;张广天要发掘个性的鲁迅[N];北京日报;2001年

7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今天我们怎么关注鲁迅[N];解放日报;2005年

9 孙伟科;鲁迅身后不寂寞[N];文艺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张乐;鲁迅的抬棺人,又走了一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2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3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4 方Q趾,

本文编号:2179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179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