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反思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9 11:08
【摘要】: 随着中国妇女地位的逐步提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以“女性”为概念的艺术活动,到九十年代,“女性艺术”这一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艺术方式得以提出。也就是说,当代的中国女性艺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并崛起,逐渐从文化艺术的边缘走向中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生物,它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同步发展的,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含和美学价值,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今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呈现出许多问题,其中对女性艺术的误读和对性别身份的价值定位一直困扰着女性艺术家。例如:艺术是否有性别?过分强调女性性别身份与特征是否有悖于女性主义艺术的初衷?本文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进行的反思性研究。 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和论证。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说明了选择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现有的女性艺术的研究状况和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以及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状况,分别从三点论述了相关概念以及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产生的背景,进而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描述;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研究特点,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研究,从而对其存在的困境与误区进行了分析与论证,以及阐述了当代艺术批评对当代女性艺术的解读与存在的误区;第四部分是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反思,本章通过对历史学角度、文化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和艺术学角度的研究,进而得出艺术无性别之分的结论,对艺术而言过分强调性别是一个谬论;第五部分为结论,,在反思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基础上,提出女性艺术必须有着思想主旨和明确的目标,她应有一个建设性的方向,只有这样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才能超越原有的女性艺术发展思路,才能真正将个性的自由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women in China, artistic activities with the concept of "women" began to emerge in the mid-1980s, and in the 1990s, "female art", an artistic method with distinctiv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was put forward. That is to say,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art began in the mid-1980s, developed and rose from the edge of culture and art to the center from the 1990s.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in China is a new creature of the 1980s and 1990s. It has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its unique cultural content and aesthetic value. To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emale art nowadays, in which the misreading of female art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gender identity have been puzzling female artists. For example, is there a gender in art? Is it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feminist art to overemphasize the gender ide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research, this paper further develops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reflectiv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s ar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first explain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this topic, the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literature of female ar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ound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opic.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emergenc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and discuss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women's ar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women's art,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women's art,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women's ar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women's art. Thus, it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its predicament and misunderstanding, and expound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by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in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ultural, sociological and artistic perspectives, this chapt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 gender in art, and that too much emphasis on gender is a fallacy for art;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in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emale art must have a clear purpose, and she should have a constructive direc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nese contemporary female art surpass the original thinking of female art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truly raise the freedom of personality to a higher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尕丁;;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产业联盟成立[J];收藏;2011年09期

2 ;凤山神韵·观音溢彩——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安溪茶乡写生行[J];商品与质量;2011年Z2期

3 陈雨前;王世群;占士红;;新时期创建中国当代红色官窑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8期

4 毛毛;;中国当代前期电影的社会文化氛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新名窑运动”宣言[J];收藏;2011年09期

6 本纪;;本刊编辑的三本畅销书销售告急[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7期

7 ;本刊编辑的三本书销售告急[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1年07期

8 黄河;;中国当代名家精品[J];艺术·生活;2001年03期

9 本刊记者;;醉乡绍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J];艺术·生活;2006年01期

10 ;《我们时代的和谐——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讲坛》优秀论文征集(2011年10月18、19、20日)[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虹宝音;;颇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综述[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谢冕;;书写作为一种责任——序古远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3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中国当代十大优秀青年诗人”大型评选活动揭晓[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5 王敏;;中国当代区域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与反思——以新疆新生代汉语文学创作为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6 ;后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7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润琦;;论中国当代价值观变革的几个问题[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管祥麟;;我的民艺中国行——霞客精神的延伸[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10 俞瑾;;我对当代女性卵巢功能的认识[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义;当代中国文学新地图[N];海南日报;2005年

2 苏应奎 李光云;求真务实谱华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记者 王坤宁;《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创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郭艳君;建构当代女性哲学必须超越性别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孙建业;一部中国当代商业精英的创业史[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记者 刘晓平;展示当代女性时代风采[N];苏州日报;2011年

7 徐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王晓君;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创作怎么啦?[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9 商报记者 刘洋;中国当代摄影亟待“补课”[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涛;中国当代徐霞客叶榄的环保人生[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2 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吉德;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研究(1979-2000)[D];南京大学;2002年

4 严健民;中国当代山水画在美国东部的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刘慧婷;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林晓云;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暄冰;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反思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文婕;论中国当代女性绘画中爱的体现[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达;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4 于媛媛;论中国当代女性油画中的题材特点[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5 卿雅;中国当代女艺术家作品中的性别视角[D];西南大学;2012年

6 尹剑武;论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历树奎;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佳;从艺术家视角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冰;当前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2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32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