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缘性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1 15:56
【摘要】: 西方油画艺术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以林风眠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虽然中间有过几十年的断代)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始终是沿着不同方向发展的两条文化脉络。当代艺术在中国虽然经历了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更加迅速,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争议也伴随其中。在笔者看来当代艺术或者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目标主要还都是反映人在当下社会中的物质面貌或精神诉求,只不过表现方法和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排除种种表面现象不难发现,其中心议题最重要的还是审美趋向问题这一古老话题。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仅有三十年历史,因此对于这一理论层面的研究还尚未成形,而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又在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内,所以对此进行研究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现象与之参考。众多理论工作者对这几十年的文字整理最早也只能将85美术思潮这样一次文化运动做一整理,对于当代艺术还没有给出定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当代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的认可,对其作出正确合理的艺术价值判断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难度。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艺术实践,加以对艺术区的实地考察与走访,以及对诸多理论工作者著作的学习,通过对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渊源,85新潮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下当代艺术家发展状态,用美学的美与丑的价值评析来辨别当代艺术存在的价值,从而引申出笔者眼中当代艺术的价值与所存在问题的思考。认为通过美学的不同层面分析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比照可以对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价值方面做一更理性的判断,从而对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做一更理性的评析。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价值判断本身是一个多方位并极其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审美学的再考证与多层面的分析本身,笔者认为对于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与艺术本身也是很有价值的。
[Abstract]:Western oil painting ar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Realism represented by Lin Fengmian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decades of dynasties in the middle) and realism represented by Xu Beihong have always been two cultural threads of development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Although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rapid, in the process of this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disputes accompanied by one. In the author's opinion, contemporary art or Chinese traditional realism is mainly aimed at reflecting the material or spiritual demands of people in the present society,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methods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the central issue is the old topic of aesthetic tendenc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s only 30 years old, so the research on this theoretical level has not yet taken shape, and China ha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world, and in such a special period of time as global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ere are not too many cultural phenomena and reference to this research. Many theorists can only sort out 85 art thoughts as a cultural movement at the earliest time, but there is no final conclusion about contemporary art. Under the impetus of market economy, contemporary art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unprecedented economic value, and th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judgment of art value has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Through the art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makes 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visit to the art district, studies the works of many theorists, and through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the role of 85 new trend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e of contemporary artists, the value evaluation of aesthetics and ugliness i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value of the existence of contemporary art, thus extending the thinking of the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eyes of the autho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aesthetics can make a more rational judgment on the artistic valu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thus make a more rational assess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realism. Judging the artistic valu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tself is a multi-faceted and extremely complex problem. I believe that the value of art judgment and art itself is also very valuable.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朋;;迷途与寻根——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现状和未来走向[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2 马学东;;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研究[J];荣宝斋;2011年06期

3 翁菱;张黎;;“留注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对话[J];艺术·生活;2006年05期

4 宋琛;;市场引导下当代艺术构成体系[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5 ;沈舟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行列[J];上海建设论苑;1994年04期

6 ;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J];美术文献;2010年03期

7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绘画篇·油画第一卷出版[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8 李旭;超越身份界限的中国当代艺术[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9 梁玖;;中国当代艺术的加力诠释——评艺术本土阐释力作《中国当代艺术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端廷;;当代艺术与大众的距离[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7 黄月新;;当代雕塑材料的艺术表现[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10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振伟;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2 记者 严长元;墙:对中国当代艺术20年的追问[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中国当代艺术二○○二》出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剑武;如何调整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8年

5 张勇;张晓刚——中国当代艺术的“千万宝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邱家和;专家多伦论道指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未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张晓凌;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上)[N];光明日报;2009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张晓凌;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下)[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琳;博雅珊:中国当代艺术如此新鲜[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西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研究室主任;798的变局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N];美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周岚;僭越与合谋:798异托邦的空间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4 冯令刚;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观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歆;80后艺术家作品中的卡通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 丁玲;“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D];西南大学;2006年

8 陈君;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施乐群;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04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04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