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惊奇山谷》第六章选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11 13:15
【摘要】:本文节选小说《惊奇山谷》的第六章进行翻译,并着重分析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旨在讨论如何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的风格。 《惊奇山谷》的作者是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译者节选第六章作为翻译文本。该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912年上海的一所妓院,故事的讲述者是璐璐和她的女儿维奥莱特。璐璐是经营着一所妓院的美国女人,她的女儿维奥莱特是中美混血儿。第六章讲述了沦为妓女的维奥莱特和美国商人爱德华的爱情故事。在双语言和双文化的环境中,两人很容易产生误解。该章节包含许多历史、文化的特定词及表达,体现了该爱情故事中角色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导致翻译中的风格对等很难实现。 通过从词汇、句式和修辞三个层面对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本文对比了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并得出结论:意译比直译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翻译中的风格对等。
[Abstract]:The sixth chapter of the novel, the Valley of Marvel, is excerpted from this thesis,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by the translator are analyzed with a view to discussing how to reproduce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uthor of the Valley of Marvel is Amy Tan, a famous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The sixth chapter is excerpted by the translator as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novel is set in 1912 at a brothel in Shanghai and is told by Lulu and her daughter Violet. Lulu is an American woman who runs a brothel. Her daughter Violet is Chinese-American. Chapter six tells the love story between Violet and American businessman Edward. In a two-language and two-cultural environment, it is easy to misunderstand. This chapter contains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ecific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reflects the complex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love stor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styl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lexical, syntactic and rhetorical level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ethod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that of free transl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free transl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iteral translation in achieving stylist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云;词语的民族特色及其翻译[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郑燕春;;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黄文珍;;汉语意念主轴与英汉误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傅绍清;周珍霓;;“意念对等”与英汉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胡庭树;;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刘金梅;;从陕西方言看文化的不可译现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张士民;从“夜与晨”看理想的译诗[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鲁阿凤;;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9 李程;;诗歌翻译的美学渊源——从文学翻译到汉语古诗词英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10 娄晓超;;影响翻译策略的几点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郦青;;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邓霏霏;;对成人高等教育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雷宇;“美即是真,,真即是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4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24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