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7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明;;好风如水,真水无香——纪念林风眠先生诞辰110周年[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2 梁福根;;丰子恺“艺术兴学”的教育实践和理念方面的贡献[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熊素玲;;丰子恺审美教育思想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钮松;;从韩国与土耳其关系看温和建构主义的效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5 姚红玉;刘粤钳;;逻辑明细论视阈的技艺人专业化发展[J];现代哲学;2011年04期
6 周旭;;20世纪美国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杜威思想[J];文艺研究;2011年07期
7 陶东风;;何为好生活——论后神学时代的好生活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8 张波;;略论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观[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9 钟龙彪;;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宗教与政治冲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梁玖;;中国当代学院美术教育重度缺失的内容[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爱华;胡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价值观——科学主义与工具主义并驾齐驱[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方平;;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殷啸虎;;论当代中国制宪理念的演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陈新夏;;现代化反思与人的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何华青;;论劳斯的实践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于文秀;;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丛杭青;戚陈炯;;集体意向性: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圣祥;“警令状”背后是工具主义执法?[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高凌;立宪运动与宪政工具主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3 乔新生;反思制度,,更要反思心态[N];检察日报;2006年
4 舒圣祥(浙江注册会计师);提高烟税并不必然具有控烟效果[N];华夏时报;2006年
5 北京科技大学 马粹;环境生态如何成为了女性主义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倪正茂 杨海坤 [日]今井弘道 铃木贤;法治勿入工具主义误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刘华杰;一次非凡的量子之旅[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杨东平;教育发展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于文秀;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八中 蒋兴梅;教学:走出“工具主义”泥淖[N];中国教师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3 焦海博;美国工具主义法律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7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春玲;论科学进步的合理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张延辉;华枝春满,天心月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娜;论高等法学教育中法律信仰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强;课程文化的反思及超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舒君华;胡克民主论述评及其历史评价透视[D];湘潭大学;2004年
7 阳泽宇;李可染中国画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佳波;改造和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万岭;小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志丽;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5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2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