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本源

发布时间:2019-06-03 03:40
【摘要】: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在真理与作品、器具的关系,物的物性与作品的物性的关系方面有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它的语言优劣论及其论证也充满可疑之处,它们直接导致了日耳曼中心主义。海德格尔以反形而上学为己任,并小心翼翼地在表述上避免将存在在者化,但上述这些疑点仍基于其形而上学的总体论和符合论,尤其是语言论上的符合论预设。所以,《艺术作品的本源》自有其自身的本源。形而上学的理路为他的亲纳粹思想提供了合法性。
[Abstract]:Heidegger's Origin of works of Art has many puzzling aspec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th and works, utensil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ing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orks,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ts argumentation are also full of suspicions. They directly led to Germanism. Heidegger takes anti-metaphysics as his own responsibility and carefully avoids the existence in expression, but these doubts are still based on his metaphysical totality and coincidence theory, especially the presupposition of coincidence theory in language speech. Therefore, the origin of works of art has its own source. Metaphysical logic provided legitimacy for his pro-Nazi though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景星;艺术作品的多义性[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2 张文波;浅谈艺术作品魅力之所在[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江业国;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俄罗斯艺术作品欣赏[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5 董占军;艺术作品的文献属性及图录的艺术性[J];齐鲁艺苑;2005年02期

6 曹桂生;艺术家与非艺术家 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兼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与审美价值取向[J];美术;2005年08期

7 王颖;;重建艺术作品的社会责任[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8 田寒;;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吴以凡;;意境——艺术家心境与艺术作品境界的契合[J];美与时代;2006年08期

10 陈小松;;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之“世界”和“大地”[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丽萍;专家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城;学生艺术作品缘何被抢购[N];光明日报;2014年

3 编译 王悠然;男女两性评价艺术作品侧重点不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刘修兵;该怎样用艺术作品塑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6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7 郑丽虹;改革创新精神在艺术作品里生辉[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王晓真 编译;艺术作品应积极呈现全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文化部部长 蔡武;作品好不好,要看票房[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万如冰;学生艺术作品成市场“香饽饽”[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兆璇;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产生的教育条件及功能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立冬;情感与形式[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3 金大朝;调侃与表达—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对“伪神圣”的“调侃”之解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4 魏臻;公共场所中的当代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赵宁;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梦青;艺术作品的边界[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7 邸砺;何时为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8 傅庄;概念与身份—材料存在的符号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9 孟星星;当代文字媒介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邓婷婷;艺术作品中光的情感[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1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91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