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
发布时间:2019-08-28 07:56
【摘要】: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代表了中国文论的最高成就,“意境”成为中国审美文化评论史重要的评论对象。历代文人从不同角度对意境进行阐释,本文试图引入西方发生现象学,对意境进行初步阐释。 意境的发生现象学阐释,是从意境现象结构以及意境发生现象进行阐释,它符合冯友兰先生的“正、负”研究方法论,也是一种贴近意境本身的现代阐释。本文结合现象学的“视域”概念,阐释意境现象产生的过程,以及意境呈现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同时,意境“虚”、“实”结合的特点,预示着意境超越时空,意义无限地丰富、拓展、不断鲜活地在心灵中再生,意境的“视域”使之成为一种奇特的、不朽的艺术生命,从而使意境具有生生不息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具有宇宙生命的永恒性……。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四个章节,侧重从意境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现象学阐释。 第一章:论述发生现象学研究意境的可行之处,首先引入西方发生现象学,并对其概念解释,阐述发生现象学与意境研究方法的“正”、“负”的相统一,从而得出意境现象学研究的可行之处。 第二章、从发生现象学视域结构阐释意境之“境”与“象”,引入发生现象学视域概念,用视域阐释意境的“境”与“象”;分析“境”、“象”间转化与“兴象”问题。 第三章、从视域结构阐释意境的时、空特点,首先论述意境的时间性与意识延续性,视域的时间性与意境生命的永恒的关系,阐述意境的内视域与外视域,以及意境的空间性的特点,意境空间性与生命幻化的关系。 第四章、从发生现象学的视域阐释意境“虚”、“实”关系的生命意义,首先阐述意境的“虚”、“实”结构背景,意境的虚实与生命意义的涌动,总结意境生成与混沌意境虚无与宇宙生命、意境的“虚静”与孕育生命的特点,视域与宇宙生命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1
本文编号:2530023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连杰;论意境的视域结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古风;现代意境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2期
3 朱伯];略论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史学月刊;1998年04期
4 林衡勋;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二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郭齐勇;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J];中州学刊;199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雅辉;意境:生命之思的审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0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3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