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翻译理论视角下《蛙》葛浩文译本的幽默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18:59
【摘要】:翻译研究历史悠久,流派林立。传统翻译研究多属规范性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试图建立一套普适的翻译标准,对译文的“优劣”和“正误”做出评判。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描述性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做了解构,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而是被放到历史文化这一大环境中去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通过对实际的翻译过程和其结果的描述,研究语言、文化等方面影响翻译决策的因素,揭示翻译现象所体现的文化历史事实,以体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的选择倾向。本文从描述性翻译学视角出发,以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为基本框架,结合平行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对葛浩文的《蛙》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葛浩文译本中的翻译现象进行了描述,选取词汇(文化意象、习语和俚语)和句法(节奏与韵律、修辞手法和张力)两个层面分析葛浩文翻译《蛙》幽默语言的翻译决策过程,揭示影响幽默翻译决策的因素,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幽默翻译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葛浩文语言取向背后的翻译理念以及英语世界读者的反应。研究发现:在译前,葛浩文根据个人偏好和市场潜力精选翻译对象;在翻译《蛙》中的幽默语言时,译者灵活采用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沟通源语文化和目的与文化并使之达到平衡。在幽默词汇翻译层面,译者在充分考虑读者接受度的基础上,以忠实于原文为主,辅之以同类替换和适度改写;在幽默语句翻译层面,译者对原文的节奏和韵律进行仿拟,对修辞加以归化处理,对长句进行重组和再造。葛浩文在处理《蛙》的幽默翻译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为汉英幽默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63561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戈玲玲;何元建;;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J];中国翻译;2012年04期
2 王晓辉;;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英语幽默语言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朱燕;;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4 毛荣贵;英语幽默语言汉译漫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杨英;关联翻译理论与幽默讽刺文本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山;目的论指导下美国脱口秀中言语幽默的交替传译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2 屠申桦;从关联理论分析漫画《玛法达》的两个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陈振媛;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围城》的幽默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美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张谷若《还乡》译本中的人物对话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盛娜;功能翻译理论看幽默翻译[D];山东大学;2007年
6 沈阳;字幕翻译的规范: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翻译的描述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5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3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