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形象学视角看霍译和杨译《红楼梦》中薛蟠形象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6-16 22:26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字中最伟大的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其中人物塑造为《红楼梦》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之一。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是文学史上一伟大创举。目前,《红楼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同译者在翻译的同时也对中国形象进行传播。不同的译者在解读和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偏差和变异,从而在译文中“再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变异及其背后的因素值得探究。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对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的薛蟠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译者作品中所塑造的薛蟠形象是否有发生变化,以及导致形象差异产生的诸多原因。为解答以上问题,本文借助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集体想象物、译者自身情感、美学、文化取向和读者接受等因素对译本展开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形象的变异与衍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译者本国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与此同时,译者的情感因素、美学和文化取向和读者接受等因素也影响译文中人物形象重塑。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对探春形象的再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吴松青;;对《红楼梦》中薛蟠的多维视角解读[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俞博;;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论中西交往中中国作为他者的形象建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4 伍依兰;;形象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前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6期

5 陈建军;;却说是“呆”两般“情”——呆霸王薛蟠之呆的双重含义[J];红楼梦学刊;2008年05期

6 魏瑾;汪小英;;译者介入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变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狄泽林克;方维规;;比较文学形象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3期

8 魏瑾;;从文学文体视角看林黛玉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9 宋子俊;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10 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江帆;他乡的石头记:《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汤炀;形象学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黄庆华;“对岸的诱惑”:虹影小说《K》译本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杨莉;意识形态及诗学在《红楼梦》译本中的体现[D];山西大学;2008年

4 董艳;想象的他者[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6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16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